全媒体记者 王霞 报道
本报讯 “失信于人不好,我会尽快付款。”
“法官,王某把钱给我转过来了,没想到那么快就办理完毕了。”李某在微信里说道。
8月5日,李某配偶前往莒县法院立案,称王某曾于2023年4月3日以急需用钱为由向李某借款1500元,李某通过微信将借款交付给王某,后王某又于4月4日再次借款1000元,李某用微信转给王某1000元,并表示三五天就还款。当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在李某的催要之下,王某仅偿还了1000元,剩余1500元一拖再拖,这一拖就是一年半的时间,无奈之下,只能将王某诉至法庭。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详细查看案卷后发现缺少委托手续,并告知李某的配偶。但在沟通中了解到李某在非洲务工,承办法官秉承着司法为民的宗旨,不再要求当事人从国外邮寄纸质版,而是采用线上将委托手续、护照、身份证等照片发给承办法官,视频核实身份即可,为出国劳务人员提供更加方便的诉讼服务。在告知相关流程之后,李某配偶说道:“刚开始我还很担心,这些手续怎么弄,没想到现在线上就可以操作了,真是太感谢法官了。”
承办法官及时联系王某,告知李某已经起诉的事项,王某说道:“法官,真不好意思,这两年他一直没联系我,这才知道出了国,因为近几年家中事务较多,资金需求较大,也没自觉履行,失信于人不好,我会尽快付款。”
在李某发送完委托授权书及护照等相关手续照片的第二天,承办法官收到了李某的信息,告知王某当天就将1500元支付过去了,只不过因为有8个多小时的时差,等到第二天才看到。“挺好的,这样我再发给你一份撤诉申请书的模板,你再抄写一份发送给我就可以了,不用再麻烦你配偶来回跑了。”承办法官说道。
一桩小案历时两天,随着王某的支付欠款和李某的撤诉,得到了圆满化解。莒县法院通过运用互联网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较为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