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做引领、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碑廓镇玉峰岭村——
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全村大部分土地为基本农田,“家底子”薄,村集体经济发展向何处发力?随着劳动力转移,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谁来种田?……道道难题,摆在了岚山区碑廓镇玉峰岭村“两委”面前。
如何破题?
深秋,天气渐凉,万物静美。记者走进玉峰岭村,但见塘坝错落有致,似明珠镶嵌在田埂边,通过道路与乡村相连,美了玉峰岭村的山山水水。
“守好地,种好田,一步步向前发展!”说这话的是玉峰岭村党支部书记、区人大代表张永路。于是,在擘画乡村振兴图景的改革过程中,玉峰岭村“两委”决定守好“地”。结合村情实际,该村党支部选择全村土地自主经营,当好田地的“大管家”。
“农村的出路还是要到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去找,种地是农民的本行,只有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小田变大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才能在农村老龄化加剧、个人种田积极性下降的大环境下,带着更多村民一起致富。”张永路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2020年,借势借力“三变改革 五大合作”政策东风,该村大胆试水,成立岚山区第一家党支部领办的玉峰岭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一成立,党支部就把土地合作社当作“自家娃”,流转全村630亩土地,200余亩合作社自己管理,另外400余亩企业经营。而后机缘巧合,该村合作社开始独立托管600余亩地,实行小麦和玉米轮播。
张永路带领党员将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精心精细管理,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作业成本,实现了粮食生产节本增产增效,蹚出了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与此同时,该村建有1400平方米的钢结构仓库,先后购置大型农机具12台(套),开展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综合收入达60万元以上,该村每年每口人分红1000元,村集体分红10万元,合作社还能积累2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家底厚了起来,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此外,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效推进了高效农业发展,玉峰岭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探索出茶、桑两大产业,实现了“户户有茶桑园,人人有活干”的发展目标。
经过实践,玉峰岭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显示出了蓬勃生命力,它既是实现村民共富的较好形式,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村,2004年以前,受地理环境制约,该村长期处于季节性缺水状态。
为解决根本性问题,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老少,奋战5个冬天,新建塘坝6处,加固小二型水库1座,安装机灌站3处,铺设节水管道8000多米,全村不仅吃上了放心水,还实现了土地浇灌全覆盖,彻底改变了村民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该村摇身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我们村连续两年被区政府表彰为全区美丽乡村红旗村。”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张永路很是自豪,环境好了,旅游项目也随之来了。
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张永路指着玉峰岭村未来乡村综合体规划图介绍,接下来,该村将重点结合幽尔崮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打造,深入挖掘幽尔崮红色文化,以乡村旅游为主要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展农旅、文旅融合新路径,盘活村民家中闲置的房屋,开展乡村民宿改造工程,进一步壮大村集体收入。
张永路表示,将借鉴学习“文旅+乡村”的模式,推进种植业与旅游、科普、研学等功能的整合,打造沉浸式农旅融合新体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党支部做引领、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玉峰岭村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办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靓丽名片。
如今的玉峰岭村,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不仅有了赏心悦目的“门面”,还夯实了发展的“底子”,一幅和美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