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千里沃野逐春光
——日照深化农村改革加力乡村全面振兴系列报道①

  编者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日照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农村改革正以蓬勃之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着强大动力。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聚焦富民产业的多元发展、农产品的稳产保供、畜牧业的提档升级、海洋渔业的提质增效、民宿产业的聚势发力、农村电商的大步迈进等重点领域,深入探寻日照乡村振兴的成功路径,生动展现乡村发展进程中的无限潜力与磅礴活力。敬请关注。

  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眼下,日照大地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茶园里,一株株茶树吐出新绿,奋力生长;大棚中,一颗颗蓝莓裹着白霜,孕育着甜蜜希望;还有那翠绿的甘薯苗,郁郁葱葱,向着暖阳舒展腰肢。这些蓬勃生长的株苗鲜果,既是对春天的回应,也是日照全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生动注脚。
  阳春三月,放眼日照各个茶园片区,成片暗绿色的茶树上渐渐泛起新翠,嫩芽散发着缕缕茶香,迎着春风加速生长。
  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丁仕波介绍,随着气温回升,目前茶树迎来快速生长期。前期,依照茶树生长规律浇水、施肥,为其“补充能量”;自春分开始,持续一周的春季修剪现已结束,接下来便是静待新芽成片萌发。“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春茶即将上市。
  茶产业是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更是富民产业。近年来,日照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从品牌打造到产业链延伸,从拓宽销售渠道到茶科研攻关,再到深入挖掘茶文化,围绕“一杯茶”,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聚焦品质、品牌两个核心,建立日照绿茶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深入实施日照绿茶“谷雨工程”,制定印发《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练内功、抓品质、铸品牌,全面推动日照绿茶产业高质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回首70年发展历程,“南方嘉木”在日照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如今已枝繁叶茂。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30万亩,年产干毛茶2 . 15万吨,总产值超42亿元,带动30余万人就业。从一株绿叶到一个富民产业,“日照绿茶”已成为日照的一张城市“金名片”。
  一片茶叶带来三产融合的醇香,一颗蓝莓同样闪烁着致富光芒。在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金莓基地,占地600余亩的106个智慧化设施大棚内,蓝莓迎来采摘旺季。
  走进大棚,或青蓝色、或青绿色的蓝莓果实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们正忙着采摘丰收的果实。
  “设施大棚蓝莓1月份开始上市,初期产量较少,一天约300斤。进入4月份,产量大幅提升,每天可达3万斤左右。六七月份露天蓝莓上市,最高日产量能达到7万斤。”金莓基地负责人李义介绍,预计今年蓝莓总产量达800吨,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
  李义表示,小小“蓝宝石”不仅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也让村民得到实惠。每年采摘旺季,基地直接带动周边二十多个村的2000余人次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一颗蓝莓果,真正成为了助农增收的“致富果”。
  多年以来,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蓝莓产业,将其纳入乡村振兴规划,集聚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成立行业协会规范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造血与创新能力。
  自2005年首株蓝莓苗落户陈疃镇,历经20年精心培育,产业不断得以发展壮大。现已形成陈疃镇、南湖镇、果庄镇、叩官镇等多个特色乡镇,蓝莓产业链持续延伸。“日照蓝莓”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产业活力不断迸发。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市蓝莓栽培面积3.89万亩,约3.4万亩进入结果期,年产量3.2万吨,实现年产值8.29亿元。蓝莓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在日照都乐农庄,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甘薯苗长势喜人。
  “我们基地专注于红薯育苗技术创新与规模化高效种植。历经8年钻研,截至2024年春季,已成功培育4500万株优质红薯种苗,产品畅销内蒙古、辽宁等地,是日照最大的优质红薯苗供货单位。”日照都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祥莲介绍,在基地带动下,周边21个村1000余户农户参与红薯种植,农民每亩增收约1500元。
  甘薯是日照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商品化率高,常年种植面积超10万亩。2024年,全市种植面积达13.22万亩,种植品种涵盖烟薯、济薯系列及蜜薯25、玛莎莉等。
  近年来,日照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多种类型甘薯,加速品种更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解决施肥、灌溉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增产。同时,通过扩大种植规模、促进深加工增值,挖掘甘薯广泛用途,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仅仅是作为传统工业原料作物,甘薯加工产品就多达2000多种。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甜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千里沃野间,从茶青到蓝莓,从田间到舌尖,从传统到现代,日照的“土特产”正经历着一场华丽蝶变,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精美地勾勒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日新日进的壮丽图景。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里沃野逐春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