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95后”大学生带着伙伴“触网”创业

  本报通讯员 滕文凯 郑硕
  6月24日,在日照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见到了一位“95后”创业者李子铭。
  “最近接到了一笔国外订单,一直在外面跑市场。”1999年出生的李子铭经营着一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采集健身娱乐、户外用品、工程机械的供应企业。
  在各个城市来回奔波已经是他的常态。周六威海,周天济南,李子铭今天刚刚返回日照;在短暂休整之后,这位年轻人又要前往青岛。
  李子铭从小在日照长大,曾在青岛一所高校就读。大学期间,他就有过互联网创业的相关实践,曾代表学校参加过许多比赛,也获得过省、市物联网职业技能冠军。
  “我从小就对计算机学科很感兴趣,从自己学习到学校系统的教授专业知识,我对自己创业有了初步规划。”李子铭说。
  于是2022年,李子铭用参加各种竞赛的奖金和学校奖学金作为创业的储备资金开始创业。
  经过一年的市场调研和完善公司体制机制,2023年,他将对物联网行业的独特见解和比赛得来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制作成一份创业PPT来到了日照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经过面试,他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带着他5人规模的“大家庭”落户在日照。
  回想公司创建初期,李子铭说:“虽然接触过贸易出口这种行业,但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我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初期我一年时间仅谈成一位国外客户。”
  尤其对于刚踏入外贸领域的李子铭来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接踵而至。也曾因为不熟悉当地的商业习惯,曾多次在洽谈合作时碰壁;有时为了见一个客户,他需要辗转多个城市。
  更艰难的是,当时没有成熟的供应链支持,从产品选型、包装设计到物流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的参与、反复摸索。
  为了更好地去了解国外市场,李子铭开始频繁地前往非洲、欧洲等地,也一步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海外人脉网络和信任基础。
  “的确,过渡期很艰难,但我没有想过放弃,没有经验我就去学习,存在文化差异我就去提前了解,我还年轻,从哪学起都不算太晚。”
  带着这些不足,李子铭开始主动去参加一些专业培训,从学习工商管理,到市场开拓,再到去国外观展,他将自己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第二年公司逐渐有了起色,贸易出口也拓展到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的国家,公司也拥有了数百个稳定的供应链。
  2024年,李子铭扩大了公司规模,成立了一家分公司,同时也将产品从健身器材一类增加到工程机械两类,年销售额可以达到800万元。
  “我在创业过程中完成了从学生身份到就业者的角色转变,更多的是我有了认知的提升,在学校里我接触的是同学和老师,而现在我需要面对各种身份的人群。”谈到成长和改变,李子铭说,“在不断地摸索前进里积累经验。”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子铭有明确的规划,他计划在开拓新业务的同时,将公司主营做细做精,持续深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积极接触电商零售等新业态产业。
  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学子,变成一位为开拓市场背起行囊勇闯海外的青年,他的故事是东港区众多创业者的缩影,也带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思考。
  东港区拥有9所高校10万大学生资源。一到毕业季,有的选择就业,有的自己创业,也有选择继续深造,都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转变角色奔赴社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在就业中沉淀积累,在创业中突破创新,职业发展没有固定模板,未来的职场征途或许充满挑战,但那些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人,终将闪亮。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区域·东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95后”大学生带着伙伴“触网”创业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