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 名家新书
我见青山多妩媚
——《时间的压力》(增订版)后记
图片

  夏立君
  《时间的压力》初版(译林出版社2017年12月)版权到期之际,与出版社商定出增订版。正好需购进点原版书,出版社朋友告知已无库存。到网上书店,发现大都已脱销,且价格飙升,有的标价是定价的两倍多,并声明是绝版书。竟然被宣布为绝版书了。实际上,该书已有三个国内版,一个海外版(韩语版)。这个增订版,算是国内第四个版本。
  该书销量不大,但较稳定。感觉这样就不错。我的第一本很不像样的书《心中的风景》,网店上偶有现身,标价竟达六七百元。这才是绝版书,是书的废墟。加入废墟是件不必着急的事,废墟大门对书籍对一切始终是敞开的。鲁迅说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这不是着急,是别有深意。我文当然无关什么深意。
  增订部分三万多字,有新作,有旧作,皆关联古人古史。对几篇旧作,作了修订乃至重写。这是一场新我对旧我的访问。读旧作,我才更清楚我为何后来会写出《时间的压力》。我是我的历史,历史的我才是我。增订部分,皆与我三年新疆支边生活及后来的屡次西域之行有关,是行走大地、追问历史、睁眼看我之作,与写古人之作同质同气。生而为人,不管你自觉不自觉,不管你有无历史感,你的存在一定是历史的(与历史相关的),而非孤立的。
  初版本首篇文章《一个人的仪式》,增订版中与新增部分放一起。初版本中短文《诗人的时空》撤掉。增订的首要目的,应是让书再成长一下。
  初版中所写及古人,从商鞅到夏完淳,时间跨度约两千年。时代、朝代颠覆更迭剧烈,但皆类似克隆,“祖先细胞”很早就已备好。以现代视野看,可以说,他们皆生存在一个罐头里。罐头再大,也是罐头。不论儒家法家,只要有为统治者帮忙机会,皆竭力导向集权。国家机器产生之后,人类大多时候生存在集权之下。现代政治,仅数百年,且在不断演进。
  有一种说法,集权社会里的人缺乏个性。此话似乎与事实不符。确实,皇权体制及与之配套的礼教,所创造的愚忠愚孝环境,差不多已具备自动“吃人”之恶,压抑个性、人性,自不待言。但只要有一丝缝隙,人所固有的一切必定会顽强生长。人性若无此坚贞,或许人类文明亦恐难以为继,亦无法解释古中国为何会有那么多个性鲜明又关联深广的杰出人物。几十个世纪的大浪淘沙,将他们化为文化洪流里的中流砥柱。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辛弃疾、夏完淳……不论他们体现出怎样的人格矛盾与时代悲剧性,无一例外皆具深刻个性。法家人物商鞅、韩非利用人“畏死逐利”这一本性或弱点,与帝王合谋,沿着与人性对着干这一路径,将人彻底工具化,最终造成他们个人与所效忠体制的双重悲剧。我对之持较多批判态度。若换一个环境,他们焕发出另一种非凡个性与能量,当亦不难。一种能孕育丰富多彩人物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文化自信,亦当从此角度去理解与实现。
  “罐头”被打开,里面的人被逼睁眼看世界,必然导致睁眼看自己。改革开放,则是主动拥抱世界。儒教传统无内生的否定性,无否定性则必无再生性,不可能自动产生现代文明。但儒教有它独特的包容性。东亚这一文明圈里有多个国家或区域,仅仅数十年,最长一百多年,即成功进入现代社会,主动拥抱与被动接受成分都有。还是那些人那方土地,新文化环境一旦确立,民众个性即大放异彩,人之为人的能量与价值即迅速得到发挥与实现。就是说,儒教传统既能在历史里孕育杰出人物,又能融入接纳消化现代。若出现不能消化的现象,那一定是自身“身体”的问题。作为儒教传统的核心区域,我们该有这份自省与自信。
  个性、人格千差万别,人性却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政治普世似乎很难,人性却从来是普世的。这是今人能与古人共情的根源。我们能够也理应对古人付出同情的理解。
  不经反省的传统不是传统。“一切已死先辈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马克思)此论断的批判性不言自明。传统是切近的,乃至是亲切的,但又是骇人的。它常常难以衍生新事物,却能自如地进入现实。传统起什么作用,有赖于“活人的头脑”的批判与选择,有赖于人的觉醒。还是那句旧话:若似曾相识的旧物又招摇过市,必是活人搞鬼。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这词句实在是好。物我之间,人之为人的主体意识何等柔韧有力。“家国忠孝”的大网,永远不可能成为古士人突围对象。那就突围到自然里去吧。意气青山,峥嵘心事,逼入词心诗意。非凡境界,有赖非凡之人。
  辛弃疾是天才词人,更是洞察幽微果敢凌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心中有一张完整家国地图,眼前却只有残缺半壁江山。他誓死主战,不惜一躯。可是,在热情似火的青壮年时期,竟被弃置乡野二十余年。眼前山河心中事,一触即发,不能自已。词人的一往情深,豪杰的如山块垒,有苏东坡所不及处。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该词下阕此句,与上阕对举,由眼前物我之际,到时空长河的今昔之间,俯仰天地,物我交融,沟通古今,雄视古人。这一“个性”,诗意盎然,强大又关联深广。读写古人,就应有将古人拽出来与我对话之勇气。恨古人不见我,非稼轩一人有此恨也。
  人只能活在有限时间之内,必然随时随地感受着时间的压力。历史是曾有的现实,现实会迅速进入历史,未来正在张望。时间是同一个时间,古今的日子是同一个日子,全人类的日子本质上也是一个日子。古人把那么艰难的日子给过了,也应视为是替我们过的。那么多古人在多忌讳多禁锢的时空里,能让自己活出价值,活出趣味,活出诗意,不容易,真可贵。一位作家若只能冒出些废墟气,那可真是愧对先人了。
  2024年7月7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见青山多妩媚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