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采一季茶,把三季的养分留给春天”,“富园春”里藏着五莲茶人的智慧———
□ 全媒体记者 李珊
在日照五莲山脚下,潮白河畔,3000亩生态茶园如翡翠般铺展,静卧于绿水青山间。这里是位于叩官镇富园春的“茶世界”——茶叶最高价达几万元一斤,却从不公开销售,每年开春便被老客户预订一空。
掌舵人黄庆富,一位与茶相伴43年的老茶人,用“舍与得”的坚守,书写了一段从“卖茶叶”到“树品牌”,再到“带富一方”的创业传奇。
一年只采一季:用时间凝练一杯好茶
黄庆富的制茶之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经济。“那时只要有东西就能卖。”他在公社茶场上班,跟师傅学着用铁锅炒茶,赚几分钱差价。“一锅茶要炒得手烫起泡,才能出那股子豆香。”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刚开始,他记得,第一次卖自家炒的茶,收购商说“这茶有股子犟劲”———后来他明白,那是北方茶在寒风中淬炼出的风骨。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为他敲响了警钟。他意识到必须掌控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一环,做放心茶。
2011年起,他陆续流转土地,从600亩扩展到3000亩,打造生态茶园。头三年,南方茶苗难抵严寒,成活率极低。黄庆富带着工人培土裹毡,最冷的夜里裹着棉被守在茶园,听着寒风念叨:“北方的茶,就得有北方的脾气。”存活下来的茶苗在第二年春天抽出新芽,氨基酸含量竟比南方茶高出近三成。
“南茶北引,我们的茶树经历了冰天雪地。逆境出品质,顺境出产量。在逆境中,它的灵魂升华了。”黄庆富坚信未来“中国绿茶之魂在山东,世界绿茶之魄在日照”。
正是这份对逆境的深刻理解,让他的“舍与得”哲学落地生根。“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有舍有得,做茶更是如此。”他毅然舍弃多季采茶的传统,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的理念:“一年只采一季春茶”,把三季的养分留给春天。
这份“舍”带来了惊人的“得”。充分休养的茶树发芽更早,内涵物质如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多季采摘的茶叶。
一亩只产一斤:极致工艺造就万元品质
在富园春,制茶已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追求极致的艺术。
为采“最好的那一芽一叶”,黄庆富把“精细”刻进了骨子里。每年采茶工需经三天培训,采用精准的“提采法”:手指力度需如上下唇含物般轻柔,在茶树上“优中选优”,大小、形态一致,一提一折间,只采“芽比叶长”的一芽一叶。
采茶前需沐浴更衣、禁用化妆品,采下一片鲜叶便要立刻放入透气竹筐,杜绝手汗和气味污染,即使一人一上午仅能采2两合格鲜叶。
炒茶更见功夫。制茶大师必须心无旁骛,一天只做一斤干茶,工钱高达万元。鲜叶下锅前要先“看茶做茶”,根据当天湿度、温度调整炒制节奏。一锅只投3—4两鲜叶,杀青、回潮、做形、烘干,摊晾4小时里每隔5分钟就要查看一次,“人不离茶,茶不离人,稍有瑕疵,整批次就白费。”黄庆富说。
极致的匠艺,自然成就了极致的产品。富园春的产品从数百元到数万元,内核始终是“标准”。“不是贵在名气,是贵在每片叶子都经得住挑剔。”黄庆富自信道。对于顶级茶,他们不惜“一亩地只做一斤茶叶”,亩产值严格控制在3万元以上。
正是源于从源头开始的生态管控,富园春的茶无需冲洗,冲泡后茶汤清亮、香气绵长,成了高端客户的“心头好”。
来自青岛的老茶客陈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我喝富园春的茶快十年了,它那种清澈的‘山场气’,入口的醇和感以及喝完以后喉底持久的回甘,是很多茶比不了的。”
每年1月1日至3月15日,订单主动上门,客户选品种、定价格,富园春团队按需定制。
惠及乡邻:一片茶叶带活一方水土
“做茶不能只想着自己挣钱,要让周边乡亲都能沾着茶叶的光。”黄庆富如是说,也如是做。
3000亩茶园大多流转自叩官镇村民,每亩年租金1000元,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种植茶叶、林果,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农忙时吸纳300余人短期务工,每年支付劳务费300余万元。
崮寺头村的张大姐在茶园工作已有5个年头,她算过一笔账:“把地租给茶园有一份稳定的租金,我自己在茶园采茶干活,一年下来还能再挣三万多元,比出去打工强,关键是还能守着家。”
同时,富园春常年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1万元。
如今,富园春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荣获“中茶杯”“国饮杯”特等奖等28个奖项,其“富园牌茶合天下绿茶”更是在第十五届国际名茶评比中斩获金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绿茶。
三代传承:茶艺到茶博茶香里蕴未来
清晨薄雾中,60岁的黄庆富轻抚带露水的茶芽,目光落在练习茶艺的外孙女喜儿身上——— 这个10岁女孩已有7年“茶龄”,3岁便跟随妈妈征战全国茶艺大赛并获奖。小手执杯的模样,恍如当年的自己。
女儿黄琪是一名85后“茶二代”,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选择返乡创业,沿着父亲的脚步追寻梦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富园春在父亲和她的经营下,不断衍生出更多茶品牌。
其中,她推出的“喜儿芽”,是送给女儿喜儿的礼物。黄琪说:“‘春之嫩芽,喜煞茶人’,制茶人特别期待春天刚冒出来的新芽,这在业内被称为‘头采’。这款茶既饱含了父亲对于外孙女的‘隔辈亲’,也为富园春品牌打上了鲜活的、属于茶三代的印记。”
从茶园到茶品牌、茶创、茶旅……土壤里会生出的,除了茶,还有一种“茶文化自信”。在黄庆富看来,传承的意义,是看得见的成长轨迹,是让一颗种子长成森林并启发未来的无限可能。
为让传承更有力,2024年,富园春总投资2330万元、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的茶博中心启动建设,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收新增500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这个集研发、研学、产业延伸于一体的综合体,标志着富园春从“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和茶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黄庆富为茶园装上“智慧大脑”——— 物联网全覆盖,绿色防控技术100%应用,18个国家级优良茶品种与400多个树种共生,形成“林中有茶、茶在林中”的立体生态。如今的富园春,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不仅是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更是3A级风景区。
事实上,富园春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温暖托举,叩官镇党委、政府将富园春列为产业升级重要抓手,纳入大北山示范区重点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助力其入选首批“日照绿茶茶庄”及“日照绿茶臻选联盟”,提升品牌含金量,并通过茶文化节等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让茶香飘得更远,让区域品牌分量愈发厚重。
每年谷雨前,富园春的茶园里,一场与春天的约会如期而至。这里的故事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庆富,这位43年初心不改的老茶人,正用一生的坚守证明,一杯极致的日照绿茶,足以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