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路小学打造“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新模式
□ 全媒体记者 王郡媛 通讯员 张咪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则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关乎亿万学生的健康成长。
日照市秦皇岛路小学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始终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契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的思政教育新路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思政育人工作体系,让思政课堂真正“活”起来、“实”起来、“聚”起来、“强”起来。
筑牢课堂主阵地让思政教学“活”起来
课堂是思政教育主渠道。秦皇岛路小学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在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该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与校史育人元素。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上好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在多功能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依托红领巾实践活动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社区服务场所等,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调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知行合一,厚植家国情怀,提升责任担当意识。
为避免照本宣科和简单说教,该校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同时广泛搜集整合贴近时代、生活和学生的教学资源,将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家乡发展、校园生活等鲜活素材有机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成长。
该校思政教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打破校内外育人壁垒,推动思政课从单一课程向协同育人转型,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深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实践经验,其课例《清茶蕴廉润初心》荣获市级特等奖。思政教师李莹主持的《一主五辅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在全市中小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执教的思政课获日照市大中小学思政课精品课例一等奖,撰写的思政课教学设计获山东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她本人也因多项教学成果,荣获“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称号。
拓展实践大课堂让思政教育“实”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秦皇岛路小学深知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充分丰富校内实践体验,内化学生道德认知。
该校教师团队开发系列主题微课、队课和校本课程,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以时政热点连接理论与生活,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与吸引力。日常实践教育中,学生在“我来讲党史”活动中化身小小宣讲员,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在“社区文明共建日”时,走上街头开展环保宣传与公益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一堂堂沉浸式思政课,正悄然塑造着学生的精神品格与价值底色。
该校编排话剧《耕山耘海·草木染千年韵》,将舞台剧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仅拓展“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更以艺术之美滋养心灵,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思政教师巩宇讲授的思政校本课程《走进日照名人》之《丁肇中———格物致知》,获区优质课一等奖。这些情境化教学与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悟信仰力量,在集体创作中厚植家国情怀,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这种寓教于“形”的育人模式,正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构建协同新格局让思政合力“聚”起来
每学期的开学典礼,该校党总支书记刘祥平讲“思政第一课”,分享的一个主题就是学生思想教育重点,为新学期学校思政教育拉开精彩序幕。“思政第一课”结合时事热点和重要历史事件等,以红色故事点燃学生梦想,将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血脉,把爱党爱国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在庄严的仪式中实现精神传承与价值共鸣。
思政教育并非孤军奋战,需要家庭、社会的协同配合。该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讲座、线上沟通平台等多种方式,宣传学校思政教育理念和做法,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达成育人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思政工作的支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开展有益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活动,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思政教育网络。
搭建教学巧支架让思政成效“强”起来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思想的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学生学习新思想的重要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思政教学新挑战。秦皇岛路小学以阅读《读本》及相关资料为教学支架,构建“主题统领、问题驱动、活动贯穿”的教学模式,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带领学生领悟新思想,学校鼓励学生诵读“金句”,将所感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砥砺奋进,铸魂育人。日照市秦皇岛路小学通过聚焦课堂改革创新、拓展实践育人路径、建强优化教师队伍、构建协同育人格局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