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子浩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岚山区钢铁产业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通过加快产业升级、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转型,一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昱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国内首台套六机架酸连轧机组高速运转,钢带以每分钟1500米的速度穿行,厚度从3.0毫米精准轧制至0.12毫米。整条产线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30%以上。经过多道工序处理,这些钢带变身为食品级马口铁,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们与山钢、日钢等企业深入合作,共同提升原料的可靠性和高端化水平,逐步提高上下游系列产品质量,推动昱岚实现产品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大伟表示。
钢铁产业的提质增效,得益于岚山区深入实施的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行动。山钢、日钢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在日照钢铁集团,高炉工长区、原料区等五大区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构建起铁区、钢轧、管控一体化应用架构。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信息化系统全面上线,个性化定制订单承接能力显著提升。
“原先系统只能支持一个母板生产9个订单,新系统则可达到25个订单。这样整个排产的组合优化空间大大增加,能够减少生产余材,提高整体收益。”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中厚板厂副厂长乔松介绍。
在绿色转型方面,岚山钢铁产业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山钢日照公司获评山东省钢铁行业首家“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日照钢铁集团在全省率先实施年捕集18万吨二氧化碳示范项目,新建6座3000立方米高炉全部投运后,预计可实现污染物排放减少60%、综合能耗降低25%。
“我们还推动能源梯级利用:高温余热优先用于发电,中温余热用于供暖或高炉鼓风脱湿,低温余热供生活区用能,将企业生产中产生的能量‘吃干榨净’,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日照钢铁控股集团能源环保处处长锡永强补充道。
从钢铁智能化改造到板带材精深加工集群建设,岚山区传统产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链条延伸,共同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随着重大产业项目拉动作用的持续释放,岚山工业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