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创新实施美德信用建设织就“诚信网”——
□ 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美德信用如何为岚山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岚山“三个三”工作法给出答案。
近年来,岚山区将诚信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抓手,创新实施美德信用建设“三个三”工作法,让“守信光荣”的观念扎根群众心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力量。
健全诚信建设“三机制”织密诚信规范“保障网”
要让诚信建设走深走实,完善的机制是基础。岚山区首先从制度层面发力,构建起全方位的诚信保障体系。
在领导机制上,该区建立“区级统筹+部门协同+镇街落实”三级工作体系,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岚山和信用岚山试点建设的意见》等规章制度,定期召开美德信用推进会议,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服务机制则紧扣群众需求,该区坚持“诚信建设+民生诉求+惠民便民”原则,设立1 4处“美德诚信便民疏导点”,提供700余个公益摊位,为群众生活带来便利。同时设立14处社区“综合执法工作站”,创新“板凳议事会”“睦邻茶话会”等接地气的沟通方式,让诚信建设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
激励机制更是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关键。岚山区实施“正向激励、积分兑换”等措施,制定《“美德信用”示范街评分细则》,设立诚信公示栏规范市场主体经营;创新打造“兴岚贝”美德信用积分超市,群众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让“守信”有回报。
探索文化建设“三路径”厚植诚信育人“文化土”
诚信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浸润与引领。岚山区通过“三维”宣传、“三类”创建、“三类”阵地建设,让诚信文化融入社会方方面面。
“三维”宣传,实现广覆盖。线上,依托“岚山发布”“文明岚山”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美德信用”专栏,持续发布宣传信息、典型案例;线下,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场所,举办“实诚日照人事迹分享会”,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同时打造文明实践有线电视智慧平台,上传400余条诚信守法、好人好事等音视频资料,让美德信用之声声声入耳。
“三类”创建,树立标杆榜样。该区开展“诚信商户”“文明家庭”“诚信个人”评选活动,为文明诚信经营主体加挂流动红旗;强化道德典型引领,成功推荐宋常君、王仲田等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通过媒体宣传、事迹报告等形式,让榜样力量带动更多人践行诚信,形成“人人学诚信、人人守诚信”的良好风尚。
“三类”阵地,强化文化浸润。岚山区重点打造“美德信用示范街”“诚信文化长廊”“校园诚信角”三类文化阵地,建成明珠路等6处美德信用示范街区,对沿街商户开展诚信监管与服务;建设文明实践“好人长廊”,展示中国好人、实诚日照人等群体的诚信事迹;创新“十礼童行”育人品牌,设立“校园诚信角”,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推动建设成效“三提升”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红利”
诚信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岚山区通过美德信用建设,在产业发展、高效服务、金融赋能三个方面实现提升,让诚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在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上,岚山区以诚信为本擦亮日照绿茶“金字招牌”,深化“诚信+茶产业”建设,建立茶园信用管理“一码”溯源系统,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追溯。
同时,该区探索“美德信用+”应用场景,运用“信用核查”“信用评价”等系统,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实行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的“审批快准入”服务,为企业发展“接续后路、打开出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此外,岚山区创新“美德信用贷”金融服务,制定《岚山农商银行“美德积分贷”管理办法》,创立企业信用联盟,对信用好的商户或企业,在贷款额度、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让诚信真正成为“可变现”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