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都要精益求精,坚持手工制作月饼三十余年,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喜饼制作技艺传承人楚永芹一心只为——
全媒体记者 杨辉/文 特约记者 刘明照/图
白露节气一过,标志着仲秋的开始,忙碌和美好的日子纷沓而至。
秋高气爽,有了节日的味道。在莒县店子集街道西沟头村的“文田糕点”房,一股浓郁的月饼香味扑鼻而来。
30余年来,楚永芹坚持手工制作传统月饼,只为让更多的人在中秋时节能吃到熟悉的家乡味道;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她追求精益求精,只为传承老一辈那份独有的匠心。中秋节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喜饼制作技艺传承人楚永芹。
坚持手工制作守护“儿时的味道”
仲秋时节的早晨,空气中已经夹杂着稍许的凉意,但楚永芹的糕点加工坊里早已热气腾腾,一片忙碌。和面、揉面、配馅、包馅料、按压成型、烘焙、包装……各道工序有条不紊,楚永芹和四名工人配合默契,这是大伙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一盘盘刚出炉的月饼,五仁口味、椒盐口味、苏子口味……各种口味的月饼氤氲着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每年春节和中秋节,是我们最忙碌的两个时间段。从阴历6月,就开始陆续接到中秋节的月饼订单。我从来不担心销量,年年都是供不应求,做不完,根本做不完。”在楚永芹看来,做月饼是良心活,不管多忙,她都要亲自去选购食材。
“我做月饼,舍得用材料,面用最好的,花生仁、南瓜籽、芝麻、核桃仁、苏子、枸杞、白糖等,我全部买上等的。所用的花生油,每天都是从油坊那里现拿,用刚榨出来的、热乎乎的油。”楚永芹认为,她的糕点坊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讲究品质,而这些,必须从选购原材料起就认真把关。
如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传统中式糕点因其口感好、外形美等特点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原材料肯定是要新鲜的,配方的话,还是传统的配方,根据‘小时候的味道’进行工艺加减调制成现在这个口味。”楚永芹介绍,为了守护好曾经的记忆,做出传统月饼,她舍得用好料,做出来的月饼皮薄馅大,而且又酥又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喜欢。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对于传统中式糕点来说,创新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为了做出味道香、口感好的月饼,楚永芹不断开拓创新,改良糕点制作配方,改变传统中式糕点重油重糖的缺点,做出更加符合当代人饮食习惯的新中式糕点,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楚永芹最终秘制出了自己的独家配方。
近几年来,楚永芹制作的中式传统糕点,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也得到省、市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今年6月,楚永芹更是迎来“高光时刻”,她的“莒县喜饼制作技艺”,被莒县人民政府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8月下旬,她携带精心制作的“无敌鱼”参加日照市文旅局举办的齐鲁特色小吃选拔赛,成功入围。
“每一步都不能省事。”楚永芹自从事糕点制作以来,更是深有体会,“做食品是个良心活儿,不能急功近利,没有好的原材料哪有好的味道。”正是在她的坚守下,“文田糕点”房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响。
继承老一辈传下来的坚持和情感
曾有人给楚永芹提议改用机器生产提高效率,但楚永芹却坚持手工制作,在她看来,机器永远代替不了手掌的温度,经传统手法制作出来的月饼,才是最正宗的家乡味道。
“要保证最优良的品质,不添加防腐剂和乱七八糟的东西,虽然手工做出来的月饼大小、形状可能不那么精美,但是口味肯定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好。”楚永芹表示,纯手工制作与机器制作,最大的区别就是食品原料没有与机械接触,能够保留糕点的原始味道,口感更佳,味道更香。
“我们是诸城的顾客,今天专程来买月饼,楚大姐做的月饼好吃,喷香透酥,又干净,我们家每年中秋一定要买上很多。”顾客李女会买十几斤月饼,和亲朋好友分享,因为这里的月饼是儿时的味道,承载着记忆,“市场上的月饼等糕点品种、花样繁多,而且价格不菲,但是口感却不是‘小时候的味道’,在楚大姐这里,找到了儿时的回忆。”
“好月饼就有好市场,我不担心销售问题。这些年来我没丢一个客户,而且每年不断增长,凡是来买月饼的,下次还来买。”楚永芹介绍,“现在客户是越来越多,最忙的时候得雇五六个帮手。你看我这忙得都没时间吃饭,电话一会响一下,一会响一下,都是下订单的。”
树立口碑、留住顾客。楚永芹制作的月饼赢得顾客良好口碑,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购买,许多回头客向周边朋友广泛推销,还有北京、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客户,甚至还有日本、韩国客户的远程订购。“咱就做一口征服的糕点,时刻分享 美好 的 食物。”楚永芹说,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吃自己做的月饼,觉得一切努力没有白费。
三十年如一日,楚永芹在儿子和女儿的协助下,坚持制作传统手工月饼,对她而言,月饼带来的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她更看重的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那份坚持和情感。
“我对传统糕点的感情很深,很多人称赞月饼,说味道好,还有人说中秋如果没有吃到我家的月饼,就像没有过节一样,我听了就觉得很自豪、很开心,为大伙留住那个‘团圆的味道’,会坚守初心,一直走下去。”展望未来,楚永芹内心的愿望朴实且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