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读者致敬经典、表达自我有新玩儿法 还需避免表面化与同质化
年轻人为何热衷《红楼梦》仿妆视频

  数字化时代里,读者接触、理解、演绎、再创造文学经典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网络上年轻人热衷的《红楼梦》仿妆视频爆火,就是其中一种。9月21日,“新媒体时代的文艺传承与发展”青年学术研讨会于首都师范大学召开。首师大硕士生车慧琳就这一现象做出详细分析。
  车慧琳认为,这是数字时代年轻人参与文化创造的一种方式。这类视频的制作与热播,不仅是年轻人表达自我、致敬经典文化的方式,还反映了网络时代视觉消费的特点以及观众对《红楼梦》的新解读方式。“但同时也要警惕二次创作传播红楼人物所面临的角色标签化、扁平化与内容表面化、同质化。”她说。
  调查
  键入“红楼梦”和“妆造”跳出99+个视频
  车慧琳调查发现,在流行视频网站键入“红楼梦”和“妆造”关键词,点击搜索,马上就会跳出99+个视频,其中不乏播放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视频。视频中,创作者们发挥化妆技术,将自己装扮成《红楼梦》中的一个个角色。有的人是单纯扮演,附身于《红楼梦》里某段情节中的某个人物上;有的人做教学视频,把化妆过程全数呈现给观众并讲解;有的人更近于“二次创作”,将红楼角色置身在与原著无关的场景中,表演着自己脑海中的《红楼梦》。
  读者观看视频后纷纷留下弹幕和评论。“黛玉过得很圆满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很健康的脸色,有点肉嘟嘟的,即使眼睛里有点娇气和忧郁,也说不准下一秒就会笑起来……我真想她啊。”“哇,这个妆容和表情举止都特别有凤姐‘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感觉,而且小动作真是太可爱了,最重要的是,太美了,这绝对是一个颜值符合书中描写的王熙凤!”“贾宝玉模仿大赛中,贾宝玉荣获第二名!”
  分析
  二次创作寄托未了心愿
  十二钗“被”托生于平行世界
  相关搜索显示,林黛玉是《红楼梦》仿妆的主要对象之一。读者在为黛玉命运扼腕叹息之时,不免幻想一个出生在现代、身体健康,又保留那一抹“风露清愁”美感的黛玉。于是,模仿黛玉的妆造,但不以原著为背景的视频应运而生。其中便包括在《红楼梦》“仿妆”视频中播放量名列前茅的《“黛玉读博”》《我们系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课教授,黛玉》《起猛了,音乐节碰见林黛玉!》等。
  在这些视频中,创作者装扮成林黛玉,却不再在潇湘馆前泪洒斑竹,而是化身满腹诗书的博士教授、音乐节里疯玩的游客,甚至与《水浒》联动,成为英姿飒爽的“林教头”。观众们则评论道:“好喜欢,有一种平行世界里相遇的欣慰,看到这个瞬间她是那么自由。”“大家以新的形式在爱黛玉。”
  在车慧琳看来,此类视频与很多为林黛玉逆袭改命的同人文一样,承担起弥补读者遗憾、寄托读者情感的作用。但因为视频载体的特殊性,他们不需要如同人文一般进行长篇的铺垫和过程描述,也可以无视其他角色的命运,只需要将“健康活泼的林黛玉”的生活碎片展示出来,观众们便会自动补全故事,或忽略种种背景细节。
  除黛玉之外,美妆博主们还创造了能在贾府中顺利长大的巧姐、“零零后”富商之女薛宝钗、“职场精英版”王熙凤等等,这些视频或博文的形式大多雷同,只有一个人物的几张照片或十多秒的短视频,其余则全靠作者的几句叙述与读者的“脑补”。
  “这些作品都体现出在网络时代、视觉消费盛行的情况下,对于《红楼梦》的大众化、日常化解读和接受。”车慧琳说。
  思考
  当读者变为视频操演者角色
  还需避免标签化扁平化
  车慧琳认为,网络时代的读者,或许更应该称为“消费者”。他们不再仅仅是文学作品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更多地参与到内容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成为主动的操演者。而读者对于文学原著及文学形象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视频演绎的水平。
  “目前大多数仿妆视频博主,角色设计的边界越清晰、越标签化越好,因为这更有利于消费者的二创和传播。”车慧琳认为,这导致网络上的红楼梦中人虽然出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场景有变化,但人物本身却有标签化、扁平化趋势。林黛玉的“病弱”、贾宝玉的“多情”、王熙凤的“泼辣”,都是角色的主要特征不假,但角色特质和人生经历的复杂程度远在其之上。
  车慧琳提醒,当二次创作传播红楼人物变成可以批量生产的拟像,必然会消弭原作的厚度,建议这类视频的拥趸们,在品评视频展现出来的人物角色外在形式之余,不要忽略阅读原著,从更深层次致敬经典。(北京青年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微视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年轻人为何热衷《红楼梦》仿妆视频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