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从古代遗址看日照先民的生存智慧

  蔺洪生
  (上接11月26日15版)
  原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研究员王永波在谈到鲁东南史前文化的地位与中华文明起源时认为:“纵观山东,就史前文化而言,最突出的就是鲁东南地区,海岱历史文化区范围内的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的古城遗址密度、大小和聚落分级表现得最完整,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方辉亦说:“尧王城古国和两城镇古国,二者一南一北构成了龙山时代日照地区非常重要的两个古国,也是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遗址。以这两个遗址为核心的呈等级状、呈金字塔式分布的聚落形态,显示出日照地区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或者东夷文化,当时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我们称之为尧王城古国、两城镇古国,因为它们确确实实代表了东夷文明之光,在距今4600年至4000年前后非常突出。”除外,六甲庄、西林子头等遗址,就像鲁东南沿海的一颗颗珍珠,让东夷文化之光绽放异彩。这也表明,日照先民的农耕智慧不仅仅体现在耕作技术上,也显现于作为文明社会形成重要标志的城址上,更蕴含在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理念之中,对现代农业发展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道法自然的渔猎智慧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曾巢……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这说明穴居与渔猎、采集密不可分。在农业出现之前,人类生活来源主要靠渔猎和采摘,“渔猎取薪,蒸而为食。”(《管子·轻重丁》)这从日照地区出土的家畜骨骼看,家畜品种主要是猪、狗,牛羊和鸡也已出现,其中在辛留遗址出土鹿角、马骨,在尧王城遗址发现猪骨、牛骨和一些未经鉴定的鸟骨,在莒县陵阳镇杭头遗址发现骨坠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可分析出先民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捕鱼,动物驯养作为狩猎经济发展的结果,至龙山文化时期已有较大发展,先民更多地从耕地上获得粮食,从家畜饲养中得到肉食,而采集仍在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家禽家畜骨骼发现相对较少的另一种可能是,龙山时代原始农业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蛋白质需要,敲骨吸髓仍是人们普遍的饮食习惯。表面上看来日照地区龙山时代原始饲养业并不太发达,但这只是依据现有考古发掘得到的结论,将来也许有机会证明事实是相反的。”(张雪晨《龙山时期日照地区发达的原始农业》)
  “海岱海物惟错。”(《尚书·禹贡》)“鱼之美者”有“东海之鲕。”(《吕氏春秋·本味篇》)这些记载虽不完全指日照海域,但日照是“海岱”“东海”重要组成部分,濒海滩涂是发展渔牧业的天然场所。东海峪遗址作为日照乃至整个鲁东南地区最大的近海史前部落遗址,早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就是一个人类聚居之地,该处发现的厚达二三十厘米的贝壳、牡蛎堆积层,证明这里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采集和捕捞等渔业活动。考古工作者对日照沿海发现的烤箅及其残留物进行化验得知,龙山时代尧王城地区人们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贝类、鱼类,早在几千年前“饭稻羹鱼”的楚越之风已在日照地区流行,这也为该处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鱼骨、鱼刺所证明。再者,包括日照在内的鲁东南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渔猎工具,如尾部带孔双倒刺或三倒刺的骨和角质鱼镖、鱼钩及众多网坠等,数量多而质量好,说明先民在采集行动缓慢的贝类的同时,已能够捕获游动的鱼类。(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古代遗址看日照先民的生存智慧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