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年味”在不同人心中有着不同的解读,却都能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我的故乡是一个宁静且充满生机的小村庄。腊月初八,人们总会念叨“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孩子们虽不懂其意,却贪恋那美味,在袅袅粥香中感受年的脚步渐近。
春节前夕,村里的老裁缝店挤满了做新衣的人。他总是耐心地为大家量尺寸、挑选布料,他做的衣服虽不是最时尚的,却有着浓浓的传统韵味。还有货郎,春节时他的担子装满小玩意,孩子们围着担子,眼睛里满是渴望。老艺人剪纸也是年味的一部分,他粗糙的双手在红纸上轻快地舞动,一会儿就剪出福字、小动物等精美的图案,我们也纷纷尝试,虽剪得歪歪扭扭,但乐趣无限。
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年味愈发浓烈。家家户户在灶台上摆上糖果、水果等供品,希望灶王爷吃了甜滋滋的糖果后,能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奶奶虔诚地对着灶台拜一拜,嘴里念叨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我在一旁好奇地看着。
接下来的大扫除,全家老小齐动手,打扫屋子、擦拭窗户、清理庭院。一番忙碌后,旧年的尘埃被清扫干净,屋子焕然一新。腊月二十九贴春联是件大事,红红的春联写满对新年的美好祈愿。爷爷挥毫泼墨写春联,我在一旁帮忙裁纸、递墨,贴上春联后满是年的喜庆。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忙碌,家乡的年夜饭必有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有肥而不腻的红烧肉、软糯香甜的年糕和各种新鲜蔬菜。一家人围坐圆桌旁欢声笑语,年夜饭后守岁,窗外烟花在夜空中绽放。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被鞭炮声唤醒,穿上新衣后挨家挨户拜年。长辈们会给晚辈发红包,也会传授做人的道理和家族传统。有在外漂泊多年的叔叔回乡,他站在村口就眼中含泪,他说家乡的年味是走到哪儿都忘不掉的味道,此时年味就是久别重逢的亲情。
家乡的年味还体现在舞龙舞狮、猜灯谜和庙宇祈福等活动中。舞龙舞狮时,小伙子们舞动长龙和狮子,锣鼓喧天,村庄沉浸在欢乐中;猜灯谜时,大人小孩绞尽脑汁,猜出谜底时大家欢呼;庙宇里春节期间香火旺盛,人们祈福,那袅袅香烟和虔诚面容让人感受到神秘庄严的年味。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年味的理解不断加深,它不再只是儿时对美食和新衣的期待,更是对家乡、亲人、传统文化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