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梅
当岁月的烟痕悄然爬上历史的青砖黛瓦,当古老的歌谣在时光的缝隙中悠悠传唱,小年,这一传统佳节,如一坛陈酿的美酒,悠悠散发着馥郁醇香,牵引着我们踏入古人的烟火日常。诗词是时光的琥珀,锁住了小年的万千姿态,每一句都饱含着先辈的情思与期盼,带我们领略那穿越千年的温暖与慰藉。
“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林光的诗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童真点亮的小年。孩子们欢天喜地,带着满满的虔诚向灶神行礼,清脆无邪的笑声,与激昂欢快的箫鼓声相互交织,把整个世界都渲染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在孩子们眼中,小年是春节的序章,是充满惊喜与欢乐的时光。
陆游的《祭灶与邻曲散福》中“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小年祭灶,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坚守,更是邻里间联络感情的纽带。邻里相聚,分享着美食,畅谈着生活的点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在这里,没有贫富的差距,只有浓浓的人情味。在寒冷的冬日里,这份邻里情谊如同一团温暖的火焰,驱散了寒意,温暖了人心。
范成大的《祭灶词》,展开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小年,人们怀着敬畏之心,精心准备着祭品,“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希望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为自家美言几句。男人们认真地酌酒献祭,女孩子们羞涩地回避一旁,整个仪式庄重而又充满生活气息。“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文天祥的小年,满是漂泊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在北方的寒冬腊月里,他遥望故乡,心中的乡愁如潮水般翻涌。“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时光匆匆,人生的悲欢离合在小年这个特殊时刻被无限放大。漫天飞雪恰似他剪不断的愁绪,偶尔飞过的大雁,载着他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此时的小年,是游子心中那一抹化不开的乡愁,是对亲情温暖的热切渴盼。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在古老华夏的文化渊薮中,小年是一枚镌刻着温暖与希望的琥珀,封存着千百年的人间烟火,它是民俗长河里的涓涓细流,也是文化苍穹中熠熠生辉的星辰,承载着千年的情愫,跨越时空,触动着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