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椅子上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抖腿,这时候往往会被家长教育:“抖腿这个不文雅的习惯必须得改掉!”无意识的抖腿到底是习惯,还是疾病?
专家的答案颇让人意外:“不自觉的爱抖腿可能和身心都有关系,但在某些情况下未必不是个‘好习惯’。”“抖”或“不抖”,如何面对这个难题?
爱“抖腿”可能与肝脾肾失调有关
在生活各个场景中,不经意的“抖腿”总会被斥责。在文雅的背后,这一常见动作究竟与健康有没有关系?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齐丹介绍:“‘抖腿’在中医理论中可能与某些体质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但需结合具体症状和个体情况综合分析。”
齐丹表示,中医认为“抖腿”和3种情况有关:“第一,‘肝主筋’,肝血不足或肝风内动时,可能导致筋脉失养或异常收缩,出现肢体抖动现象,如手抖、腿抖;长期熬夜、用眼过度、情绪压抑等耗伤肝血,可能出现肢体麻木、颤抖症状;高血压、情绪急躁者易出现肝火旺盛,导致筋脉不自主抽动。”
第二,“脾主肌肉”。“脾虚与气血不足时,肌肉缺乏濡养,可能出现乏力、不自主抖腿现象;久坐、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易伤脾,导致气血亏虚。”齐丹补充,第三,“肾主骨生髓”,“肾虚与髓海失养,肾精不足可能导致骨骼、神经功能减弱,出现肢体无力或颤抖现象,多见于老年人或过度劳累者。”齐丹提醒,如若总爱“抖腿”,可以对照以上情况初步自我判断,再寻医问诊。
也有可能是情绪在捣乱
不过,“抖腿”这种典型的身体语言,可能也意味着紧张、无聊或者高度亢奋的状态。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王苏立表示,“抖腿”还和心理学相关。“‘抖腿’是一个无意识的身体晃动,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非适应性的运动行为。有可能是个习惯性的行为,如久坐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长期重复从而形成条件反射。也有可能是情绪调节,如释放焦虑,感到压力或者焦虑的时候,身体通过这种小动作,比如抖腿、敲手指来释放肾上腺素,降低皮质醇等应激的激素。”专家解释,在压力和焦虑的状态下,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积累,身体在“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作用下积攒能量,做好对抗压力的准备,“但是当我们不通过自卫或逃跑来耗尽这些能量时,多余的能量就会留在我们体内,而抖腿则是释放这些能量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抖腿像是一个大脑用来欺骗自己的假动作,既然屁股还需要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那就勉为其难地通过抖腿来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吧。”
此外,不少人是在“无聊”的情况下无意识抖腿。“感觉无聊时,或者是低唤醒的状态下,大脑通过轻微的刺激,随着抖脚来维持清醒度,防止注意力涣散。”专家举例,在听喜欢的音乐时,人们也会不自觉地跟着旋律的节奏抖腿,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感官刺激,会在人们无意识的状态下激活肢体动作。
“抖腿”可不是一无是处
“抖腿”其实也有积极的意义。
王苏立表示,“抖腿”其实也包含了科学原理,有时未必不是个“好习惯”。“抖腿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行为,通过抖腿,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与愉悦情绪相关的激素,产生愉悦的感觉。但可能有人会担忧,抖腿是否会造成健康危害?其实,适当通过类似抖腿的动作活动一下肌肉,反而可能缓解久坐带来的伤害。”王苏立介绍,“抖腿”可以提升下肢血流速度,提高基础代谢,认知增强,会使工作记忆测试得分提高大概12%,认知任务的错误率会降低22%,还可以作为情绪管理工具,缓解焦虑。
曾有一项对比研究,利用超声波和血压检测袖带测量出正常情况下每人腿部主要动脉的血流量,结果显示,静止不动的腿的血流量显著降低;而不时抖动的腿,血流量会增长。而久坐人群如果有效锻炼小腿上的比目鱼肌,也能提高肌肉代谢水平,甚至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这种训练比目鱼肌的方式和抖腿非常相似。
谁说坐着不能锻炼?偶尔也可以试试“抖腿”。不过专家提醒,“抖腿”需要注意姿势和场合,避免造成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与其养成抖腿的习惯,不如转而学习科学的放松方法。
病理性抖腿需警惕
虽然可作为久坐时的锻炼,但专家提醒,“抖腿”不当可能造成身体损伤,且存在“抖腿”掩盖下的疾病可能。
“若抖腿变成一种频繁、剧烈且难以自控的习惯,身体的关节就要‘受苦’了。”王苏立提醒,膝关节、髋关节作为下肢活动的关键枢纽,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抖动冲击下,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承受的压力骤增,磨损速度加快,久而久之会造成骨骼肌损伤。
此外,“抖腿”也可能是神经发育特质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大概有30%的患者,通过重复动作,抖脚来缓解多动。自闭症谱系疾病,也会通过规律性动作来进行自我的安抚”。专家提醒,对于患有不安腿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抖腿可暂时缓解腿部那如蚁爬般难以忍受的不适感,但因抖腿的“掩盖”,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延误康复进程,让病情在悄然间持续恶化,就得不偿失了。
不少人希望改掉“抖腿”的习惯,但强行纠正之下反而会加重烦躁感,变得坐立难安。
如何科学调整抖腿的习惯,王苏立建议:“可以采用阶梯式的行为干预,分阶段调整,第一周做觉察记录;第二到第四周,可以选择一些替代行为,如可以用脚踩弹力带,或者用腹式呼吸的方式,来替代抖动;第五到第八周,可以进行环境重构,如换用摇摆椅、设置每小时站立提醒的方式。”
专家表示,单纯抖腿若无其他不适,可不治疗,但若伴随疲劳、失眠等症状,中医可从肝脾肾失调角度分析调理。齐丹建议:“疏肝养血可饮用菊花枸杞茶,按揉太冲穴;安神定志可食用酸枣仁粥、莲子百合汤,这有助于缓解焦虑引起的抖动。但如果确实是病理性抖腿,还是建议去医院寻求帮助。”(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