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缘识山庄

  高昂

  安丘的李漋先生,在赶考的路上已奔波有年,四十岁时,山东乡试中了举人。这位饱读诗书敬业追逐梦想的举子,仍执着地以读书为乐,走在圆自己进士梦的路上。
  雍正七年正月里,这位李漋真的成了先生,被聘为诸城刘氏学堂的教书先生。这是因了其恩师马长淑进士率队,成员还有李漋的侄子李大本。学堂,设在槎河山庄内。二十五日,他起了个早,告别家人和安丘西村,东南去诸城,直奔马耳山东的槎河山庄而来。
  一路赶来,天不作美,又扬起了大雪。是夜,只好住诸城北的友人处。晨起,雪仍飞着。过诸城东,想去超然台一登都不可得。打马南行,翻山越岭,入丁野鹤先生的橡谷。过鹤桥,先生经营过的峪园仍在,可那只呼龙招鹤的野鹤已飞天了。爬峪园南岭,山道难行,风亦愈劲,雪片已如拳,马畏途滑,人衣成甲。翻长城岭,过山口下三块石,即到学堂所在地槎河山庄。
  课余节日,或与学生或与家长,还是要一起赏赏山庄风光的。学堂所处的槎河,北依峰峦,南有松垛花山,东有凤凰燕坪,西望马耳耸半天,与九仙对语。环内沃地数百亩,一水自东来,折而南去龙湾,后入潮白河入海。还是用质庵先生自己记下的一段当年风光的回放吧:暇日登高俯探,览峰峦之秀美洞壑之幽窅,千章之木百岁之藤干霄而架谷,凡夫鸟鸣虫吟水流鱼泳,雨朝月夕云霞变幻之态,以及穷岩怪石,旁花异草之情状靡不可以娱耳目悦心志。有如此秀美山水相伴,学子们的读书之苦也就冲淡些许了。
  槎河山庄,是刘墉的曾祖西水先生在山中筹建的一处别业。这位长于潍河平原的西水先生,相中了山沟里这块宝地,筑舍建亭立学堂,栽树种花植翠竹。这位退了休的官员,为了子孙成材,他邀名师讲学,身为范严课读,在这个寂静的山谷里育出了一队清代名臣。诸如刘统勋父子,真是个个清正廉洁政绩斐然,为后之为官者树立了榜样。
  除了山美堂静,李漋印象深刻者当属刘氏祖上遗留的家教家风之严。他在雍正七年中秋节为山庄写的记文中云:祖上崇惇厚黜浮华。读书之子孙6岁始就外傅诵经书,不中程度辄予夏楚,出入跬步无敢嬉戏,既长被服食饮比于寒素,读书汲古外不得有他嗜好,亦不得妄有所交接。以故李漋评曰,近世言家法者,首推东武刘氏。好的家风家教代代相传成习,刘家的人才队伍里有官员有名医有收藏家,也就众星耀山庄,令后世人惊目。
  李漋与大本,在马教授的指导下,为学生讲科举制义,严要求尽心力。全班同学勤奋好学,刘墉的那七位堂兄也争气,后来就有六位中了举人。若干年后,离开治国平台的刘墉,开始消受粗茶淡饭布衣裳的他,还是不忘这块发迹地,回山庄看了看,并请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留下了长卷《槎河山庄图》。
  俗云,有状元徒弟,无状元师傅。举人李漋教书槎河,至今日,已经过了296年。如今的槎河,南山照立半天,松垛之松仍翠,杜鹃霞云迷人似旧,庄南的溪水依然西流去。令人惋惜的是,西水先生的山庄已无了踪影,锦秋亭畔地,空自仰松箩。惟古学堂旁,他栽的那株朴树仍旺长着,躯干沧桑,冠如华盖,根如龙盘,挺立在谷风里,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此文据李漋的《槎河山庄记》改写)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缘识山庄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