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笔耕年华

  唐劲松
  (上接4月7日15版)
  工作之余,语文教研组隔三差五也喝酒“烧烧”:下雨了,烧烧雨;下雪了,烧烧雪;冬天生上炭炉子了,则相对频繁地烧烧炉子……
  初中每级四个班,两个语文老师,初中部合起来就是6个老师。高中部与此相同,至少也是6个语文老师。那时候还有高中复习班,王忠良、王玲两位老教师专门教复习班的语文。十几位老师的办公桌同一个大房间摆开,基本上都是面壁,东侧中央还需要额外摆出几张办公桌。如此精打细算,整个教研组老师们的办公桌也算是各就各位。
  安老师是同学们每天都想见的人。且不说他信手拈来的唐诗宋词,也不说他那一手又瘦又硬颇具个性的好字,单说他经常把社会道理寓于课堂,就让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高中生对社会也略有了些许了解。
  谈及古代诗人。他说:“三根肠子挽着两根半”,哪有钱上私塾读书识字,哪有闲空去写诗,所以古代的诗人,家庭出身都是很好,非富即贵。
  学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他说:在临沂上学的时候,有次老师在课堂朗读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念到这里,老师停顿了一下,看了一下窗子,同学们都扭头看过去,靠窗的正是一位长得比较黑的女同学,同学们哄堂大笑。于是,我们也哄堂大笑起来。
  《深圳特区报》上有好的评论,安老师会在课堂上跟我们分享。譬如,是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还是小河里有水大河里满?那时特区建设起步不久,各种争论如火如荼。
  80年代是朦胧诗盛兴的时代。安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了北岛舒婷等人的很多诗。何谓朦胧诗?他说:我举起了拳头,这是一句话。我举起了愤怒,这就是朦胧诗。这,也许是我萌生了做个诗人念想的由来。80年代是个各行各业充满了好学上进的年代,安老师的经历就是如此。
  他之所以随时能够把古典诗文信手拈来,在于一个秘密:中文专业课程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现代文学、文艺理论等,他学了三遍。
  1982年至85年,在中央电大学习并结业,学了一遍;1983年至85年,在临沂教育学院学习并结业,又学了一遍;1984年至87年,在曲师大函授学习并结业,再学了一遍。
  用现在的词语来说,安老师从小就是个学霸。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毕业一直担任班长,学习成绩从来都是名列前茅。他说:从小我就爱学习,也会考试,学过后考试就能把题做出来。
  安老师是从乡镇学校考出来的。1979年,他所在的洛河中学,应届三个班120来人,考出了35个高中中专生,4个大学生,其中一个考分是全临沂地区第一名,考入了北大数学系。当年该校这个成绩,力压莒县一中,全县第一。听到后,我在吃惊之余,有必要把当年作为教导主任但实际全面主持学校工作的人名记下来,他叫田明福。他的大儿子考入北大。这是一位好老师的优秀代表。
  话说安老师在1979年考取了莒县师范,81年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学校,随后他又持续向上考,于是有了把中文专业学了三遍的故事,也有了85年我们在莒县二中开始的师生缘。
  人生都是在时代的背景下展开的。
  80年代有不少教师转行到了党政部门,安老师是其中一员,于1990年10月份正式调到县委县政府信访办担任秘书,自此一直在县委大院工作,直至2022年4月份正式退休。
  安老师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人。在工作之余,先后撰写报告文学《砥柱长安》(张德庆),《宝座诱人之谜》(洛河沙发厂),《鹏程银海碧波间》(阎庄镇蔡家当门村蔡元鹏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菜),发在专著《涌动的春潮》和《时代风采录》(临沂地区乡镇企业家事绩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想起当年我从复习了半年的复习班里退出,招工去齐鲁石化之前,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我,到安老师在二中校园内的家中辞行。安老师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他说:“哦,到了齐鲁石化毕竟也是当工人。”
  那时,我有着认为大学校园里培养不出优秀诗人的年轻气盛,一心向远方,并没有把安老师的这句话当回事,也没听懂。
  如今懂了,已双鬓飞霜。
  但我还是想说:感谢老师点拨,只是当年我不懂。(全文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笔耕年华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