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奎峰巍巍映初光

  杜庆森

  2019年初冬的一天早上,我到新落成的日照西站乘高铁去济南出差。当送站的车在高铁站东入口停下,拿下行李准备进站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望向东方,只见一轮红日悬在半空,恰在奎山山峰的正上方,朝阳洒满了奎山,充满无限生机和温暖,青山粉黛格外神奇。西半空还有几颗星星在闪烁。巧合的是,车站广场上的太阳雕塑造型,正好装下了这一奇观,可谓是:初光照东方,青山送吉祥。一县文峰秀,叫人思故乡。
  奎山街道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家乡的山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带给我无限遐想。时间已过去很久,但这场景一直在我的眼前呈现。总想写点文字,苦于琐事牵扰,也羞于才学浅陋,一直未能动笔。乙巳年二月下旬的一个夜晚,久久不能入睡,脑海中又出现了这一幕。忽然有了一些想法,要把家乡的山、水、人、事写一写,也算是尽了一个老宣传文化干部的一份职责。脑海中就像过电影一样出现了若干题目,随即摸出手机记录下来,因为很兴奋,下半夜基本没睡。
  上班后在网络上浏览了一下新闻,正在迷糊当中。忽然接到了市人大有关领导的邀请,到经开区走访人大代表,我本来也是经开区的人大代表,经开区的代表也都很熟悉,正是一拍即合,奔着奎山的方向出发。沿途正好从环山路转了一圈,顺便欣赏了一下山的雄姿,感受了山的神韵、海的壮阔,与同行人交谈甚好、感慨颇多。因忙于公务和时间原因未能登山,但陪同的经开区工委领导介绍了经开区抓项目、促发展的情况,去年经开区排名大幅提升,可喜可贺,为家乡取得成绩而鼓掌。也了解了奎山作为风景区开发建设的一些进展。实地查看了宁波路学校,感叹经开区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我谈了自己想写  点东西的想法,得到了大家支持肯定,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故而回到办公室就开始写。
  说来奎山并不高,海拔只有250米,孤起于日照城南十余里处。东濒大海,西携傅疃河水,北与丝山、河山遥对,南与日照前三岛中的平山岛相望。因其周围较为开阔、平坦,一峰独树一帜,拔地而起,势如笔峰,故又名“孤奎山”。几经修撰《日照县志》的学人一致推之为“一县文峰”。
  它比不上泰山的雄伟,也比不上马耳山的高耸,奇秀也稍逊于九仙山、五莲山,更没有苏轼的诗文推介佐证。但在老日照人的心里,奎山的份量还是很重很重的。
  市诗词学会的冷为峰与我因诗词交往多年,多次说起家乡奎山,聊了很多共同经历的岁月。我在山之右,他在山之阴,和我一样对奎山充满了儿时的记忆,寄予了深厚的情感。难能可贵的是,为峰老弟是一个生活在诗词歌赋里的人,深耕在词赋的大海,写过《北大赋》《五都赋》《四大名楼赋》等等大量名赋,因为太高产,我感觉自己学问太浅读不下去。但他满怀激情地写了《日照奎山赋》:
  盘古劈于天地,青嶂出于世间。市南十里,一岫一帜,势如笔峰,名曰奎山。濒黄海而扼古城,孤峰寄傲;携付疃而挽海岱,幽壑藏坚。天造仙境,地生雄风。威横南北,雄接苍穹。十里出于瑰景,一山纳于天地。
  这只是个开篇。我读了很多遍,不认识的字都会查查字典,并且还用我那自以为不错的硬笔书法书写过,在朋友圈显摆了一下,收获了不少粉丝。此赋开篇中,把奎山的方位和胜景用华丽的辞藻描述得淋漓尽致,我写不出来,但读来真过瘾。后边把山的状貌、形态、景致、古迹、传说都写得很详细,甚为佩服。其中一句“凌日而牵月,呼风而唤雨”,这不正应合了我在日照西站所看到的场景吗?
  冷为峰在赋的结语处也写了自己的感受:“一方厚土,吾生于斯,长于斯焉。少时游而乘兴,中年登而抒怀。余不惑之年,登高而眺,身如山也,饮于沧桑;心如石也,韧而多痕;生如道也,亘而崎岖。(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奎峰巍巍映初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