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劲松
(上接4月10日15版)
据王老师介绍,他的乒乓球师从同是语文教研组的王忠良老师,王老师的乒乓球打法“根正苗红”,从握拍到推挡,悉心指教当年的这个小青年。我在学校见过王忠良老师大战时任教导主任于录德的一场球,虽然看不懂,但在你来我往的扣杀与反扣杀过程中,感觉到了什么是惊心动魄。他俩一直是学校乒乓球比赛单打冠军的争夺者。
所有“成就”都来自于勤学苦练。在莒县二中的那几年,作为小光棍的王老师对此颇有心得。每周末吃过早饭,王修波、鲁从任两位单身男青年就骑上自行车从莒县二中出发,直奔党校的室内乒乓球台。党校的乒乓球台设施一流,我在莒县二中好像没见到过室内的乒乓球台,老师们都是在教导处门外的室外乒乓球台操练切磋,围上来的同学们和老师是热心观众。
要点来了:王老师他们从早饭后开始打,中午也不吃饭,一直打到下午四点多钟,直接把党校乒乓球台使用个“透彻”,以能赶上学校食堂晚饭时间为准则才结束。
王老师奇怪地说:那时候中午不吃饭,一直打,也感觉不到饿。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也会让人中午不吃饭一直打乒乓球不饿。
即使王老师从未教过我,但他当年的身影容貌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十分清晰,想来就是那一脸什么也不怵的昂扬向上,对那时作为学生的我有启发,这也是“身教”的一种吧。所谓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某种时空或某件小事上的深度契合,有触动,有启发,而不只存在于课堂。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男人之间,难免要提及喝酒这件事。
王老师说,他在二中的四年里学到了很多,唯独没学会喝酒,一小盅也喝不上。偏偏他所在的语文教研组时常有酒兴,尤其冬天屋内燊上炭炉子的时候。下雪了,迎雪喝几杯;天太冷,要烧烧;下雨了,对庄稼有利,要庆祝;没事了,那得宁饮一杯无。总之,在这样的环境中,王老师对那几年没学会喝酒表示不好意思。学会喝酒,那是王老师调回日照老家的事了。
可以想象得到,经常是资深教研组组长王忠良发话:今日天太冷,是不是烧烧?马上有年轻老师跟进:好啊,得烧烧暖和暖和。于是或食堂打几个菜,或有去买豆腐的,有去买猪头肉的,有去拿白菜的……很快就把酒肴凑齐了。开喝,不亦乐乎。
还有个场景。王忠良老师对王修波老师说:小王,虽然你酒量小,但也不能一小盅都喝不上啊。这样,我喝三盅,你喝一盅,于是王忠良老师连续喝了三盅,王修波老师抿了一口,还是没喝上。王忠良老师又说:那这样吧,我喝十盅你喝这一盅,这样行吧?于是喝了十盅,对面那一盅酒还是没喝上。王忠良老师气得把新倒上等着王修波老师喝完的另一盅酒泼了……
你别笑,这是我听说后又经王修波老师证实了的一个故事。至于后来是怎么收场的,我就不知道了,但从此确立了王修波老师不喝酒的江湖地位。
王老师不喝酒,但不耽误他出现在酒桌上。毕竟单身青年老师们一则有时间,二则有这个经济实力,何况凑在一起喝酒也花不了几个钱。几个单身老师经常凑在一起,乐呵乐呵。
宿舍是主阵地,教研组也是时常,偶尔也去小饭店或已结婚的老师家里。烧鸡,白水煮豆腐(单身宿舍有那种简易的电炉子),切葱拌辣椒,食堂打个菜,酒是莒县白干,再高端一点是浮来春。
作为当年的学生,现在了解到了当年老师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这小日子,过得着实好,饱含着八十年代中末期那个时代的气息。(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