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往事不随风
  

于永明
  日子,简简单单,但不从容。不做记录,根本来不及“咀嚼”,就让往事不随风。


  夏日的傍晚,习习凉风赶走了一天的闷热。
  赶集,买水果的和卖桃的聊了起来。
  “快天黑了,还不收摊,回家喝上两壶。”
  “说对了,就盼着回家喝上两口。”
  “老嫂子在家已经炒好菜等你了吧?”
  “别想那好事,男人没本事,女人不拿你当回事。这男的女的没有真爱……”
  “呦呦,这怎么还说起男女的事来了。”
  “本来就是,你看林徽因跟着梁思成,心里还想着徐志摩,林徽因死了,梁思成接着续弦,世界上哪有什么真爱?”
  买卖人,有自己的认知,发如此感慨。
  “也有真爱,老嫂子对你就是真的,好好珍惜吧!”


  我父亲秉性善良,与人为善,一辈子做善事,下水救过人命,十里八村都认可的好人,村里大事小情,能帮上忙的,有求必应。村里一些人,特别是父亲惠及的老少爷们,按理说,应该在一些事上顾及他的孩子,至少不欺辱。其实不然,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一次我兄弟和村里一个孩子有口舌之争,这个孩子的家长愣是把我兄弟打得口鼻出血,而这位家长平时和父亲处得还不错。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过分单纯的善良就是太傻,太廉价。很多时候,对那些薄情寡义的人而言,善良就是软弱,人情显得凉薄,一文不值。在乎别人的情感,很多时候他们遇事就会翻脸,连捡垃圾的都懒得理你。
  因为太在乎父亲,也就和那些“朋友”断了联系,那些人在老人过世时装不知,不到场,或者事后也没有宽慰的话语。当然,我内心也劝得了自己,又不是个人物,也没有大的利益关系,他们自然不会当回事。其实,牢骚都不宜发,只因情薄。
  不念过往,不为已甚。


  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又一次我去做面试考官,中午吃饭时间短,只能吃盒饭,有个女考官稍显粗陋,她吃饱了,还剩下一盒米饭。她说,这盒饭自己不吃,也不能让他们拿去吃,再拿去卖。于是,就把那盒米饭吃了两口,搞得凌乱不堪。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女考官的素质真是有点儿低啊。
  有人说,三十岁以后还是愤青,这辈子就完了。心里想着是那么回事,但心又不甘,只能自我难堪。难怪有一次儿子质疑地看着我,对着他妈妈笑话我:“看我爸爸还像是二十多岁的人。”当时,我有点抓狂,细细一想,确实也是,感觉在儿子面前,有些尴尬。


  大姐家的外甥,下半身动了个不大不小的手术,不敢翻身,轮着大姐看护,大姐寸步不离,给孩子仔细按摩,堪比按摩师。医院里条件有限,晚上只能在病房里半躺对付一下,医院里除了为病人配置的被子、枕头,就是自备的一床薄薄的毯子。
  母子情深意笃。大姐温柔以待,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大姐怕我外甥身子不舒服,叠好的毯子放到孩子身子底下,到了晚上,孩子怕母亲着凉,硬是从身子底下抽了出来,坚决地扔给大姐,大姐不好再推辞了。第二天一早,我外甥说实在受不了了,大姐又把毯子给垫上了。
  平时的柴米油盐,寡淡了母子的情分,但这份天然的情感不会疏离。不用经山历海,关键时候的爱就能熨平生活的褶皱。大姐和我外甥的怨怼少了,娘俩合拍的视频多了起来。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在电梯里,远远地看着要进电梯的我,帮我按着开电梯门的键。走近了,柔声细语地说:“叔叔好。”我的那个激动啊,一是我这个年龄和他这个年龄相差几十岁,竟然叫我叔叔,应该叫我爷爷的;二是他不讨厌我,和颜悦色,不嫌我老。上楼梯以后,小暖男温和地问:“叔叔,您上几楼?”他想帮我按上要去的楼层,孩子乖巧得让人想抱一抱。当时我就觉得,这可能是我未来孙子的样子。
  这孩子的声音,稚嫩纯粹可爱极了。很多时候,单位里、社区里,熟人聚会,类似的感觉少之又少,许多孩子越来越傲娇,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和底气,见面瞪着异样甚至鄙视的眼神,很不友好。有时候,孩子的家长在,不好意思不寒暄,违心地夸孩子聪明好看,很不情愿地装出稀罕孩子的样子来,其实自己心里想的并非如此。
  往事不随风,有时总会留下一些印记……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往事不随风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