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森
(上接7月16日14版)
到了山下,找了一个空地,把自行车一放,就开始了上山。那时候没有登山的台阶,也没有护栏等设施,更有登山的感觉。登山中一个女同学差点出了个险情,这里不再提及了。同学们互相搀扶,互相鼓励,有说有笑,很快就到了山上。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情景。我坐在半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司云峰同学随手给我拍了一张照片,风吹散了头发,手托着腮,挺深沉的样子。现在看看真是青涩少年。上学时我和云峰有两个共同爱好:一是鼓捣无线电,俩人买了电子元件自己动手组装过半导体收音机;另一个就是爱好摄影,用的当时最流行的海鸥120照相机,照完在暗室里自己显影、定影、洗照片。因为自己喜欢摄影,也为家人、孩子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其中,陪孩子在海曲公园玩的最多,那时是城区唯一能玩的地方,有大型玩具,有动物园,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留下了多少快乐的记忆。
想想那个青春年少、充满激情的八十年代,唱唱那些鼓舞人心的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校园的早晨》《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等,至今听来还多么亲切,多么感动,关键是百听不厌。在电脑上,车上,手机里,都下载了,打开就放,随口就唱,心情舒畅。“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歌曲在耳,时间已过去四十余年,真感叹岁月荏苒,时光无情,一晃我们都快步入老年了。
第二次爬河山应该是日照巨书刻好以后,大约是在1995年左右的秋天。我女儿还上幼儿园。单位统一租车上山,各家带老婆孩子,其乐融融一家人。那时单位经常利用假期组织同事们外出搞个活动,家属们都很熟悉也很融洽。记得我们去过浮来山,去过五莲山,去过岚山头。当时抱在怀里的小孩们,现在也得自己抱着小孩了。当时河山登山的路还没硬化,走的还是当时刻字施工时修的简易上车路,车停很远处。然后我们便徒步上山走。孩子在我的鼓励下,基本是自己走的那一段。现在木栈道修到了山项,走一会累了还有一个观景台。
第三次应该是2016年的秋天。我跟市文化馆的苏馆长,因为什么原因谈到家乡河山,特别是谈到了那个明代的石亭,顿生登山之念,在一个秋热正浓的午后成行。我们是从日照街道后时家官庄登山,这应该类似于河山的正门。从山下往上看,东西各一个山头,象张开的怀抱一样拥城而立。我们从西边的山头往上爬。沿途看到了山神庙、圩子墙遗址,看到了山洞,最终爬到最高端,看到了那个四百年历史的石亭。石亭保存基本完好,亭额四周题字清晰可见,一铆一榫严严实实,真的感叹过去工匠的手艺。当然也听到了挂在石亭上铜钟敲不响的故事,太过悲惨伤心,这里不提了。但发现,石亭个别结构处也面临年久失修,应该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使其更好经风历雨、见证沧桑。
下山我们沿着西山头往下走,正是夕阳西下,映照着山上的奇石五颜六色,变幻莫测。还有晚霞映照下的茅草,成排成列,随风飘荡,蔚为壮观。等下山时太阳已经落山了。那时年轻,也没感觉到特别累,只感觉到爬了一次河山,就像读了一本历史教科书,接受了一次人文与自然的教育,收获很大。
第四次是2021年五一期间,我们同学几家相约一起登河山,赏槐花,吹春风。河山镇党委负责同志跟我们介绍了河山森林保护的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划定保护区、加强植被恢复、完善防火体系、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切实加强河山的生态保护。新建的防火隔离带与消防设施,为这片绿色家园筑起了坚实的屏障。在人文保护上,对古迹进行修缮维护,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现在更多的人了解到河山的文化价值,共同参与到保护的行列中来,令人十分欣慰。
顺着新修硬化的防火通道,我们围着后山转了一圈,山谷里全是盛开的槐花,槐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我们经常碰到三三两两的游客,大部分是全家出动,结伴出行。现在以河山为中心,周边也建起了许多景区,山上有不负云顶茶园民宿客栈,山下有春风十里乡村文创园、红窑里1997等文旅项目,北边是两城遗址,东边是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山海相映,相得益彰。当地村民依托河山的资源,经营民宿、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周末和节假日,登山观光、休闲采摘、体验民俗的游客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五次登山应该是在2022年国庆节期间。应市诗词学会会长、东港区作协主席辛崇发先生的邀请,一起爬河山。河山是日照文化人的精神寄托。崇发老兄作为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同志,一直不辞辛苦,不计恩怨,传承发展海曲文化、日照文化,以文化的力量宣传推介日照,开展诗教活动,创建诗词之乡、散文之乡,带起了一批文化骨干,创造了一批艺术精品。我们一路走,一路聊,都怀着一份热爱文化的深深情怀,带着一份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对文化发展提出建议想法。登山之后,辛崇发很有感慨,说我们今天交流很多,很有收获,应该写点东西。按辛崇发要求,我回来后写了点文字。我们的作品相继发在《日照诗词》2022年11月公众号上。现摘录如下,以示纪念:
日照河山好地名,摩崖大字挂红灯。
天梯树起英雄志,栈道连接百姓评。
思悟江山千载固,通观道路万民行。
初心不忘亲如许,绿水长流草木青。
后边这首《登河山(通韵)》是我的拙作,也晒出来,请方家指正。
日照河山天下名,茶香海曲韵丰盈。
巨书辉映一城美,古塔留存千载灵。
奇磊沧桑融岁月,峻松秀丽会宾朋。
天梯驾起攀登路,栈道迂回圆梦情。
这几十年,登河山应该还有不少,但唯有这几次留在脑海的记忆里。从最初登山时未曾开发建设的原始状态,到今天设施完备、景色优美、保护良好,河山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它是一首镌刻在日照大地上的立体史诗,值得永远品读、回味。
河山,是黄海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人文历史、秀丽景色、神秘传说、精神图腾,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不仅属于日照,更属于每一个热爱自然、追寻文化、向上向善之人。愿这方山水这方人,永远焕发着勃勃生机,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正是:
日照河山千年秀,雄立黄海四时新。
大道至简从头越,上善若水不负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