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中西医结合助力缓解孕期焦虑与抑郁
——论健康宝宝的孕育之道
  

朱会群
  怀孕是一段充满喜悦与挑战的旅程。许多准妈妈在孕期会经历情绪波动、焦虑不安甚至轻度抑郁,这不仅是心理问题,更是生理和激素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了解情绪变化的生理机制、运用中医调养智慧、掌握现代心理干预技巧三个维度,构建适合中国女性体质的“安心孕程”方案,助力孕妈科学缓解孕期焦虑与抑郁。
  一、西医视角下孕期焦虑与抑郁的生理机制探析
  (一)大脑化学物质的变化。怀孕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剧烈波动,雌激素和孕激素在早期迅速升高,后期逐渐稳定;催产素增加促进依恋感;皮质醇(压力激素)若长期偏高,则可能引发焦虑或失眠。这些激素不仅影响睡眠质量、食欲和能量代谢,还直接作用于大脑的情绪中枢,导致情绪不稳定,过度担忧胎儿健康,对日常小事反应强烈,严重时可能使产后抑郁风险上升。据《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统计,约10%-20%的孕妇会出现临床级别的孕期抑郁症状,其中约50%会在产后持续存在。
  (二)孕期情绪问题的表现。孕期情绪问题的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激素波动、睡眠不足、身体不适(恶心、背痛等),情绪不稳、易怒、哭泣,注意力下降、焦虑加重,心理负担加重等。
  (三)西医应对建议。针对孕期情绪问题,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营养均衡,创造舒适睡眠环境,避免睡前刷手机,寻求医生帮助以缓解躯体症状。孕期情绪问题是“身心共振”的结果,是真实存在的神经内分泌变化,正确认识这一点是迈向自我接纳的第一步。
  二、传统医学视角下中医“养心安神”的理论与实践
  中医认为,“情志伤身”是导致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孕期情绪异常,多归为“肝郁脾虚”“心肾不交”或“痰湿内扰”。中医调理的核心思路如下:
  (一)疏肝解郁,缓解焦虑。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则易烦躁、胸闷、叹气不止。推荐食疗方:玫瑰花茶+陈皮红枣饮。其中,玫瑰花可疏肝理气,改善情绪低落;陈皮能健脾化痰,缓解孕吐;红枣可补中益气,提升整体精神状态。
  (二)健脾养心,改善失眠与疲劳。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易疲倦、健忘、多梦。推荐食疗方:山药莲子粥。山药可健脾益胃,增强免疫力;莲子能宁心安神,改善入睡困难;可加入少量百合增强润肺安神效果。
  (三)针灸/艾灸辅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太冲穴、神门穴、足三里等穴位按摩或艾灸,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皮质醇水平。
  《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也。”情绪稳定,才能气血通畅,身体自然安康。孕妈可每日晨起做“八段锦”或“导引术”,舒展筋骨、畅通经络;保持规律生活节奏,避免熬夜;孕中期可尝试温和瑜伽或冥想练习,帮助放松大脑。
  三、心理学视角下现代心理干预技巧在孕期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冥想、社会支持系统建设是应对孕期焦虑的有效工具。
  (一)认知重构。许多孕妈常陷入不合理的思维陷阱,例如:“我是不是不够好,不能照顾好宝宝?”“万一孩子有缺陷怎么办?”,认知行为疗法教孕妈识别并挑战这些不合理信念,代之以更积极、现实的想法,如:“我可以学习育儿知识,慢慢适应妈妈角色”“医学进步很大,我会定期产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践建议:每天写下3件让自己感到安心的小事,强化正向记忆。
  (二)正念呼吸。练习每天花10分钟进行专注呼吸训练:找个安静角落坐下;闭眼,感受鼻尖吸气呼气;当思绪飘走时,温柔地把注意力拉回呼吸;不评判自己是否“做得好”,只是觉察当下。该方法可降低焦虑评分,提升内在平静感。
  (三)建立“情绪支持圈”。孕妈不应独自硬扛情绪困扰,应主动寻求支持,包括:家人陪伴;参与孕期群组交流,通过经验分享减少孤独感;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学强调:“被看见”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力量,心理干预的最终目标不是消灭焦虑,而是学会与它共处;不是追求成为完美母亲,而是成为真实的自己。
  (作者单位:莒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爱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西医结合助力缓解孕期焦虑与抑郁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