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角色命运与时代变革相融共生的家国情怀
——观电视连续剧《生万物》有感
图片
图片
  

孟凡金
(上接9月1日14版)
  有了土地,才有粮食,才有生命,才有万物。人物、土地与时代情感交织的人间大爱,在土地里生长、在碰撞中升华、在岁月里生辉。《生万物》将爱情、亲情、乡情贯穿始终,把沂蒙人的坚韧执着,天牛庙村民的相濡以沫,特别是对农耕时代淳朴善良的民俗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血肉饱满、栩栩如生。比如宁学祥的“地是宁家的”,代表了封建地主的私有意识;封大脚的“地是活命的”,道出农民对土地的生存依赖;宁绣绣的“地是大家的”,指向“耕者有其田”的革命理想,直到日本鬼子进村抢粮掠地,封大脚发出“连地都保不住,哪有家!”的那声怒吼,是农民对土地与家国的关系从震惊中彻底觉醒,走向重生。
  最后,《生万物》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斗争史诗,铸就着保家卫国的伟大民族精神。《生万物》中女人的苦难生活,演绎出了齐鲁大地传统女性的贤惠温情以及她们在封建时代社会地位的卑微。比如从温柔和蔼的好婆婆大脚娘、精明强干的大户太太费左氏、为人善良但生活无奈的绣绣娘等女性身上,让人看到了封建时代女人生活的不易,她们的苦情岁月令人怜惜。尽管如此,这些女性身上始终洋溢着中华民族女性传统美德的优秀品质,受人尊敬。比如剧中绣绣娘出殡的那场戏,我和妻子边看边流泪,我想,全村人为什么倾巢而出为这位“地主婆”送葬?不是因为她家是财主,也不是倚仗她的家人有多么权威,而是人们受绣绣娘的人格魅力所驱动的自愿行为,这就是品行的力量,说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不是单纯由身份决定的,靠的是自己的积德行善。再如宁绣绣、宁苏苏、银子等新生代女性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她们传承着祖辈美徳的一面,还看到了她们敢于突破奋起抗争的革命朝气。作为时代浪潮中觉醒的女性代表人物宁绣绣,受革命思想的启发,她转变生活方式,追求生命价值,由封建制度的受害者转变为社会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比如在铁头组织发动农会与地主争夺“永佃权”时,宁绣绣
不顾娘家面临着即将被“革命”的危机,昼夜奋战绣出了一面农会会旗。可以说,彼时她绣的也是投入土地变革洪流中的自白与决心,盼的是为父老乡亲争夺“永佃权”的新生与信心,愁的是父亲宁学祥的自私与顽固。绣一面农会会旗,标志着宁绣绣在觉醒中打响了向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第一枪。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涌现出了以沂蒙红嫂为代表的成千上万的女性群体,她们碾小米、摊煎饼、做军鞋、上战场,支援前线,全民抗战,她们的英雄故事感天动地,世代相传。宁绣绣带领全村妇女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在那波澜壮阔的时代,融入革命洪流,贡献女性的智慧与力量,展现了革命老区女性的光辉形象与家国情怀。
  天牛庙村村民身上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斗争精神,他们英勇无畏的壮举,感人至深,可歌可泣。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各过各的日子,看不出什么惊人之举,甚至还磕磕碰碰,但关键时刻村民却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敌。比如第二十集中那场撼天动地的村庄保卫战,宁可金指挥自己的团练成员冲在前,手持土炮、铁钎、石头、绳子等工具的村民蜂拥而来,团结一心保村庄。诡计多端的土匪头子胡三从周边村抓来了与天牛庙村有亲戚关系的农民,强逼他们挖围墙。在双方对峙的关键时刻,村长宁学瑞站到了围墙高处向土匪高喊,一切自己担当,不准祸害村民;宁绣绣冲出大门与土匪对话,以自己当人质舍身救村民(最终被大脚救出)。其场面惨烈,惊魂动魄,令人热血沸腾。这场突如其来的匪祸使天牛庙村村民恍若梦中。“这场灾祸,让天牛庙村减了三十七口(不算当马子的封四)。死在围墙下的外村人则是十六口。第二天,青旗会与乡农会共同举行了公祭仪式。”这场惨重的村庄保卫战,唤醒了沉睡的天牛庙村,更加激起了以宁绣绣为代表的有志青年的革命斗志。
  革命斗争的形势日益严峻,天牛庙村的土地革命和全民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如费文典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按照上级指派带领小分队以教书的名义回乡开展“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的工作。在费文典的指导下,绣绣和大脚分别找宁学祥和宁可金以及银子做宁家的工作,苏苏找费左氏做费家的工作,石头也融入其中。这群觉醒了的热血青年在革命的道路上与土豪劣绅斗智斗勇,百折不挠。然而,费左氏得了风声就把粮食藏到了别处;宁学祥则给儿子买枪护家并用县公安局的卡车把粮食运往县城,同时勾结官员镇压村民。就在宁可金外运粮食的途中,苏苏来了,绣绣来了,大脚来了,文典来了,石头来了,愤怒的灾民都来了。“有本事从俺身上压过去!”宁绣绣站在汽车前怒吼。“子弹可不认人!”宁可金用枪指着费文典的头。由劝说到对峙再到对立,火药味十足,局势极为严峻。面对冲突,他们不放弃、不屈服、不怕死,最终夺取了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的胜利,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残酷斗争,惊天动地,可歌可泣。尽管后来费文典牺牲在了战场上,大家十分悲痛,可他引燃的革命火种和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
  火光冲天,那是革命的火焰,燃烧着父老乡亲向往新社会追求新生活的澎湃激情。《生万物》结束戏中汉奸腻味领着日本鬼子来天牛庙村抢粮,绣绣早就带领村民割了麦穗、烧了麦田。没抢到粮的腻味气急败坏,对宁家人施压、折磨,村民义愤填膺,怒火燃烧,关键时刻大脚站了出来,新四军大部队也火速赶来,打败了鬼子,活捉了汉奸,天牛庙村父老乡亲的日子终于平稳了。
  革命洪流滚滚向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历经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和浴血奋战的岁月,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制度破灭,新生活开启,革命成果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这也是从文学作品《缱绻与决绝》到影视剧《生万物》的教育意义所在。(全文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角色命运与时代变革相融共生的家国情怀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