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琼
冬日的午后,和母亲坐着闲聊,目光落在院子北边那一墙的扁豆,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扁豆。
老家在西南一隅。已是冬日,院子里几株扁豆仍在风中轻轻摇曳。深紫色的花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略微枯败的叶片间若隐若现,那饱满的豆荚,带着岁月沉淀的色泽,有些垂挂下来,有些还直冲冲向着天。
小时候,每到扁豆成熟的季节,家里餐桌上最常吃的菜便是扁豆。那时,邻里亲戚都夸母亲做的扁豆很美味,我也很爱吃。母亲的扁豆做法,最常见的便是清炒扁豆。先把扁豆煮熟,热油下锅,放入蒜末和干辣椒爆香,再倒入控水的扁豆,翻炒几下,那豆香便在厨房里弥漫开来。出锅后的扁豆,口感清爽绵软,味道鲜香,是我儿时餐桌上的最爱。
时光流转,我离开家乡,在城市生活,很少吃到扁豆。偶然的一个周末,我翻开一本美食杂志,目光落在一篇介绍扁豆吃法的文章上。那是来自北方的美食记录,上面介绍了多种制作和保存扁豆的方法,如别具风味的扁豆酱,将扁豆与各种香料、酱料一同熬制,密封保存后,可在不同的季节品尝到这份独特的美味;还有创意十足的扁豆鱼,将扁豆裹上面粉蒸熟,像一条条小鱼儿,清爽的味道蘸一碟自己喜欢的料汁吃别有一番风味;更有令人垂涎欲滴的扁豆腊肉,腊肉的醇厚与扁豆的清爽相得益彰,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看着这些从未尝试过的做法,我心中涌起兴奋与好奇。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即使相隔千里,也能轻松获取各地的美食秘籍。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些做法一一记录下来,想着一定要亲自尝尝这些不一样的美味。
冬日的暖阳洒在小院里,说到扁豆,我让妈妈猜猜“峨眉豆”是什么豆?母亲说不知道。我嬉笑着说就是近在眼前的扁豆,母亲也笑了。吃货的我想起手机里存了很多扁豆的做法,便兴奋地把手机拿给母亲看,详细地介绍着每一种做法的独特之处。母亲认真地听着,露出惊讶又欣喜的表情。
家乡每到冬季会做很多腊肉,腊肉炒扁豆很容易,说做就做。扁豆煮熟后,锅烧热放入切得薄薄的腊肉片,待煸炒出腊肉油脂,放入干辣椒、蒜片、花椒粒,爆香后倒入扁豆,放入调料,最后放入一把蒜苗段后翻炒片刻,一盘香气扑鼻的腊肉扁豆便出锅了。
在煮扁豆的过程中,我不禁感慨,互联网的出现,就像一阵神奇的风,将天南地北的美食文化吹进了我们这个小小的南方村落,吹进我的家。曾经,我们对扁豆的认知局限于本地的传统做法,而如今,通过互联网这朵“云”,我们可以轻松地汲取各地的美食智慧,让小小的扁豆焕发出新的魅力。
扁豆消解了腊肉的油腻,肉浸染了扁豆的清新,可谓相得益彰。放青蒜苗是学习贵州菜做法。当扁豆腊肉端上桌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道融合了“云”指导,各地风味与做法的菜肴,家人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从互联网学到的菜谱,充满了家的温暖和创新的惊喜。
这道互联网带来的美食,不仅丰富了我家的餐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小小的扁豆,就像一个文化的使者,通过互联网这个桥梁,连接起了天南地北的美食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还想尝试扁豆酱、扁豆鱼……借助网络,我或许还会解锁更多的扁豆美食新吃法。
我想,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美食文化像云朵一样飘进我们的生活。而我,也将继续在这云间的美食世界里探索,去发现更多的美味,去感受生活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