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全市首个,全省领先,东港区用创新的思维、有力的举措,一体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
抢占先机 探索融媒改革“东港样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史树梅

核心阅读
  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发生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全面作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
  在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今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都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全媒体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是一场由技术飞跃带来的深刻变革,这更是一场在党中央战略谋划下实现的创新发展。
  顺应时代要求,7月15日,东港区融媒体中心挂牌启用。这是日照市首个挂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标志着全市区县融媒体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东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启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弘扬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机制、创新的举措,打破各种瓶颈藩篱、畅通渠道,东港区抢占先机,一体化推进“两个中心”建成启用,对于延伸意识形态工作触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不失为一个鲜活的样本。

提高站位“立”——两个“中心”一体发展,打造思想文化宣传新高地
  7月22日下午3点,东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报告厅内,东港区2019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正在这里举行。东港区融媒体中心不仅对其全程直播,同时现场采写的相关信息在闪电云平台上,经过编辑、制作、审核等一道道工序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在东港”客户端等平台多向发出,全景展示。
  将“两个中心”进行“打包”,同规划同建设,在“最后一公里”的跑道上,探索一体化运行模式,绝非东港区的“拍脑袋”之举。
  两个“中心”从孕育到落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照搬,没有既成的经验可复制。”东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韩通坦言,他们能做的就是思想解放、思维创新。
  逐字逐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两个“中心”建设的有关论述,学习领会中央、省、市有关部署安排,先后多次走出去,到浙江安吉、长兴、威海环翠等县市区考察,主动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征求意见、听取民意,在反复的考察、调研、论证过程中,两个“中心”的影像越来越具体、实化。
  经过慎重研究,3月1日,东港区注册成立国有独资企业———日照东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全区融媒体中心的所有职能,统筹推进、一体化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两个“中心”完成了全部的装修及配套设施安装。
  据了解,两个“中心”落址在东关北路荣安广场,建筑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一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了报告厅、志愿服务活动室、儿童活动室、舞蹈室、书画室等功能分区,二楼融媒体中心设置了指挥调度平台、演播室、录音室、职员办公区等功能分区。
  两个“中心”的发展绝不止于场所的建成、硬件的配套。韩通表示,要坚持两个“中心”线上线下互相支持、互为促进的理念抓机制建设、抓运行管理,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科学理论宣讲大讲台、培育主流价值观大平台、践行道德文明大舞台,把融媒体中心打造成讲好东港故事,传递正能量,凝聚人心的强大舆论高地。

打破藩篱“建”——实行公司化运作,激发融媒创新发展活力
  3月1日成立公司,2周后招聘到第一批员工,3个半月融媒体中心启用。
  “快”,是东港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更是东港文化传媒公司所追求的目标。快人一步,才能抢占发展先机,也是融媒体时代抢占话语权的关键。
  融媒体建设快,人员适应岗位更快。刚入职仅3个月,在东港文化传媒首批招聘中脱颖而出的小伙子———刘伟,凭借两年的工作经验,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对新媒体的深刻认知,已挑起了大梁,先后拍摄制作了10多个视频记录片。93年出生的他,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一旦坐在办公桌前,便沉浸在工作中。
  “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这是全媒体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更是东港文化传媒在用人选拔上的标准,而2年工作经验则是一条“硬杠杠”。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内动力,我们在招聘中特别看重经验,无障碍适应岗位,这是每个企业最希望看到的。”东港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惠道出心声。
  初期公司设立综合部、内容部、运营部三个部室,每日一次编委会,每周每月每季度对优秀作品进行评选,作为年底评优的参考依据。同时,用好考核指挥棒,落细落实考核内容,真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作为。
  探索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聘任办法和晋升机制,从管理、考核、激励、评价等机制上引导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以培养打造“一专多能一尖”的融媒体队伍为目标,全方位提升队伍素养。
  用创新打开层层瓶颈,发展活力蓬勃迸发。据统计,自东港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三个月的时间,“东港发布”抖音号粉丝量由原先的4000,达到今天的16万+,进入山东政务抖音前十名,日照媒体抖音第一。其中,发布的一条题为“这一刻,没有谁能够比医护人员更想让你活下去”的抖音,24小时点击量就达200多万。
  “下一步,我们还要出台制度大纲,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同时,以部门为单位,压实部门责任,实行逐部门自我考核,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体现公平公正。”刘惠介绍。

再造流程“融”——开启“融媒体+”新模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7月19日上午,在东港融媒体中心,内容部记者组组长庞远栋正通过16平方米的指挥调度平台与远在40公里处三庄镇采访的外线记者进行实时互动,随时发出新的采访指令。融线索汇聚、传播策划、采访安排、稿件监测、发布审核、传播评估、效果反馈于一体,指挥调度平台成为融媒体中心的“最强大脑”。
  这是技术的融合——— 立足“移动优先”,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资源、快速协调沟通、适应多介质传播的一体化采编调度平台,充分发挥移动端“快”、网络媒体“全”、纸媒“深”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新闻“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全媒传播、全方位覆盖”。同时,用好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传播平台,探索即时采集、即时发布的报道模式,实现新闻生产模式转型升级。
  7月15日,伴随着“两个中心”的成立,“在东港”APP也正式上线启动。除新闻宣传外,“在东港”还设置了云服务、云社区等版块,在主页专门设置了文明实践云平台,这是东港区打造的兼具政务民生服务、视频音频直播和转播功能的手机服务平台。从传播到服务,东港融媒已经融出了第一步。
  这是内容的融合———构建“报纸+视频+音频+微信+微博+客户端+头条号+X”的全新融媒体平台,这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要在“融合”的基础上“融活”,产生化学反应,最终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东港区最美家庭故事会、东港区庆“六一”文艺汇演、五四快闪、第七届蓝莓文化旅游节,一个个活动由东港融媒中心负责落地实现,而在蓝莓文化旅游节上设计制作的吉祥物、手提袋更是受到游人的喜爱。
  这是产业的融合———在做强做精新闻宣传主业的基础上,坚持项目化运营模式,开展“融媒+政务”“融媒+产业”“融媒+活动”等,通过做好“融媒+”文章来做优做强文化传媒产业。
  既要融内,更要融外,东港融媒体中心把有影响、有品质的网站、公众号都融进来,形成了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锐大众、日照日报、今日头条等传播矩阵。
  如今,报纸的深度和权威、网络的快速和便捷、移动终端产品无时不在的强大覆盖面与影响力同频共振……东港融媒不仅实现了“新闻正在发生,我们正在报道”,同时构建起统筹内宣、外宣、网宣,融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社会宣传资源于一体的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创新视界】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抢占先机 探索融媒改革“东港样本”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