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日照 黄海滩头崛起现代化海滨城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卢昱东

  30年前,在黄海滩头,蔚蓝的海洋孕育了日照这座城市。沿海岸边,一片片未经开发的盐碱地静待潮起潮落。
  30年间,当潮水般的城建大军铺向山川旷野、荒滩河流,屹立黄海之滨的日照,平添更多自信与骄傲:方便快捷的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与日俱增。
  纵观日照市建市30年的发展历程,城市建设无疑是城市发展中最明显、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攀升。
  30年来,日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实城市功能、做深城市内涵、做优城市品质,一个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渐行渐近。

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0年前。
  从高空俯瞰日照:房屋低矮陈旧、街道狭窄;广场、公园、高楼屈指可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一片空白。
  城市建设,道路先行。
  1990至1994年间,市区新建硬化道路79条,但这些道路基本集中在老城区、石臼城区,不足以满足城市居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
  此后,日照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1995至2005年,新市区路网从无到有,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11年间,累计建设改造碧海路、泰安路、迎宾路、威海路、北京路、济南路、山东路、上海路、临沂路、青岛路、烟台路、学苑路等70余条道路,城市路网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框架结构。
  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那时的城市道路建设也由过去只强调交通功能,转变为追求交通、景观、环境并重,并与绿化、管线工程有机结合,在改善城市交通功能的同时,也提高了道路综合功能,日照高品质城市建设也由此走上快车道。
  30年斗转星移,随着城市一条条主次干道接连建成,一条条断头路相继打通,织就了一张便捷畅通的道路交通网。截至2018年底,城市道路里程累计达到932 . 88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 . 25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21 . 4平方米。
  道路的畅通,让整座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一路通达,一路惬意。从“路少狭窄”到“四通八达”,道路的变迁,是日照城市建设不断蜕变的一个侧影。与此同时,城市其他设施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
  1989年,日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3平方米,说起逛公园,好像只有一个海曲公园。
  现在,在城市建设的带动下,先后建设改造了阳光海岸带、梦幻海滩公园、银河公园、香河公园、兴海公园、植物园、市民公园等大批公园绿地,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49 . 4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 . 44平方米。
  一座座城市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建起,城市生态魅力逐步从“美丽一隅”到“星罗棋布”,宜居、秀美的居住环境正慢慢嵌入市民的幸福生活。
  去年,市委、市政府更是规划建设了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极———日照(石臼湾)中央活力区,城市建设开启崭新篇章。2019年1月,中央活力区以总评审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为全省唯一一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目前,中央活力区已建成重点楼宇18座,入驻企业2800多家,完成税收13多亿元;在建项目24个,总建筑面积600多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70多亿元,海龙湾、财富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科技馆、沪港中心、万达广场、总部基地等一批关系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30年沧海桑田,当年的滩涂渔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年轻的日照,收获了无数发展的奇迹———
  如今,再看日照,港口、机场、青连铁路、潍日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建成运行,鲁南高铁也将于今年年底投用,城市立体交通框架成型;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了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梦幻海滩公园、游泳馆、规划展览馆、网球中心、足球公园、东夷小镇、海洋公园等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亮点工程、重大项目为城市增光添彩。
  从默默无闻的偏僻小渔村到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而立之年的日照走的果敢而又坚定。

枝叶关情,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建市30年来,我市住房建设实现了华丽蜕变:从简陋的平房到“单元楼”“电梯房”,住房形态不断升级换代,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或许还原一两个场景,更能直观反映出住房变化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今年76岁的葛大爷回忆,小时候,一家三代七口人挤在祖上留下来的老屋里,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住着很“憋屈”。现在,葛大爷住的是三室两厅的大房子。
  “住的、吃的、穿的……生活方方面面都不用发愁了,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葛大爷说。
  30年前,日照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方式主要是实物保障。随着经济的繁荣、市场的完善,实物分配远不能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1992年,我市开始着手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30年来,经过快速发展,我市共有建筑业企业900余家,从业人员约10余万人,房地产开发企业200多家,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已然成为日照的支柱性产业和富民富市产业。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那么由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构成的安居保障体系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无疑是城市的“里子”。
  曾经,阴暗潮湿的泥坯房、低矮破烂的篱笆墙、见缝插针的电线杆、狭窄坑洼的路面,这是烙印在所有棚户区家庭的旧痕。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蜗居”一隅的“城中村”亟待“华丽转身”。
  多年来,日照市一直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改造政策,精准推进改造工作。
  自2007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我市坚持“放权压责、让利于民、公平公正”,予以全力推进,十多年的时间,全市累计拆迁改造城中村287个、房屋11 . 5万处,建设安置房21万套、1800多万平方米,一大批群众从低矮破旧、环境“脏乱差”的城中村搬到了宽敞明亮、舒适便捷的新楼房。
  2017年7月28日,省委书记刘家义来我市调研时,对城中村改造的“日照模式”给予充分肯定,我市城中村拆迁改造做法被省委办公厅、省住建厅加以推广,并被省委改革办作为“山东省2017年第一批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
  不仅仅是城中村改造。走进石臼街道顺达社区,这个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一天天变了模样。
  “破旧的楼体、污水四溢的下水管道、破损的道路……”从小区居民张娟礼老人的话语中,可以想象小区昔日的“沧桑”场景。
  得益于我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达社区进行了供暖、供水、道路、绿化、“三线”整治等一系列民生改造,实现了小区“旧貌换新颜”,700多户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有数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我市已改造老旧小区230多个,近5万户居民改善了生活环境,提升了幸福指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的奋斗目标。”实现安居梦,一直是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最核心的诉求。如今在日照这片热土上,老百姓最朴实的梦想已成为现实。

全域一体,城乡面貌如诗如画
  城市生活令人羡慕,美丽乡村如诗如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住的是土砖屋,上面盖茅草,出门走的都是田埂和土路。”这是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82岁老人袁彩娥眼里过去的家乡。
  现在,走进黄墩镇,一座座气派的小楼错落有致,乡间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善规范,每一名村民脸上泛起的都是幸福的笑容。
  发展,往往来自对时代的回应,源于对矛盾的解决。
  30年来,日照逐步把城市建设工作由城市偏向到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同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特别是近几来,我市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全域发展理念,把城市和乡村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编制了人口市民化专项规划,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 3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于是,日照以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改厕及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抓手,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了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区县全覆盖,连续多年群众满意度位于全省前列。结合精准扶贫,加快推进农厕改造和危房改造,全市累计完成农厕改造46 . 49万户,基本达到全覆盖要求,并创新建立了多种模式的长效运管维护机制,确保改得好、用得好;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 . 2万余户,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新的提升。
  一个个美丽乡村入画来,城乡加速融合,特色小镇应运而生。按照产业“特而强”、机制“新而活”、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要求,根据不同小镇的特点,我市加快培育创建了一批特色小镇:巨峰镇茶香小镇、刘官庄云塑小镇、西湖镇花仙子婚庆民俗小镇、南湖镇智慧康养特色小镇、河山镇诗茶小镇、陈疃镇莓香小镇、潮河白鹭湾艺游小镇……
  一座座孕育着乡村新生活的新型小镇正在悄然崛起,港城大地上,各特色小镇相得益彰,差异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孕育出一颗颗璀璨明珠。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30年依海而为,一路荣光相随;逐梦未来,黄海滩头崛起一座现代化海滨城市。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T48 版:日照市建市30周年纪念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照 黄海滩头崛起现代化海滨城市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