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当日军沿胶济铁路线东侵时,时任国民党日照县长、莒县政府政训处主任等地方官员闻风丧胆、抢先逃跑。国民党第四十军庞炳勋一部途经日照县仓惶退往徐州时,烧毁了日照县两城、傅疃的两座桥,以阻挡日军追击。而胶州、高密、诸城等7个县的国民党县长逃亡中暂时落脚到日照地区,他们遂以抗战名义扩充实力,抢占地盘。
日照地区一时出现了“遍地游击队,司令如牛毛”的武装割据的乱象。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成员牟希禹返回家乡日照县,同地主崔丰司在井沟村组建了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二十八支队第九纵队;国民党日照县政府公安局长何化文组建了苏鲁战区第二大队;地主郑鄂廷在日照县西部组建了一支抗日自卫大队;魏春如在日照县南部的碑廓组建了300余人的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十游击纵队;国民党莒县县长许树声在莒县组建了约3000余人的莒县抗日游击队,并于1938年2月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任为莒县抗日游击队司令;国民党诸城三区区长张希贤在五莲山区组建了200多人的一支抗日武装常备队,并于1937年冬被国民党别动总队第二十八支队收编为第三分队。与此同时,一些土匪趁乱兴风作浪,拉起自己的队伍。大大小小的地方武装有一个共性,即表面上抗日,实际上四处抓丁拉夫,拥兵自卫,派捐征税,鱼肉百姓。
此时期,日照地区经济萧条,人民生活陷入了空前困危的境地。面对侵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亡国灭族的严重威胁,一些日照籍共产党员及有觉悟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四处奔走寻找党组织,满腔热血地投入抗日洪流中。郑子久、刘鸿若、尹伯兮、李林岗等人,到临沂、赣榆等日照周边地区寻找抗日队伍;杨心培、孙鲁光、丁素原、丁千原等人,分别从北京与日照两地奔向延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员秦亢青、郭有邻,以及国共合作后获释出狱的范景蘧、主纪先等人,各自从外地奔回家乡,积极领导创建党组织和抗日武装。
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日照各界各阶层大众迅速投入到波涛汹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同全国人民一道,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