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伟
他扎根基层9年,手持“正义槌”,心装“公平秤”,尽职尽责,办好每一个案件,是群众的好法官、同事的好榜样。独立办案以来,累计审结各类案件2200多件,案件结收比在100%以上。
他就是曹建华,2012年来到岚山区法院后,先后任职于安岚法庭和中楼法庭,荣获“日照市十佳调解能手”“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基层案件很多是一些家长里短或涉及事情不大的案件,往往双方各退一步就能解决,能调解成功是最好的,毕竟许多人都是亲人或邻居,如果只是单纯就案办案,他们以后会产生更大的矛盾。”曹建华说。
家住岚山区碑廓镇的村民,与丈夫因家庭琐碎的小问题发生纠纷,妻子到法院起诉离婚。接到诉状的当天,承办法官曹建华就找到了夫妻俩了解情况,原来夫妻俩之前的沟通有问题,曹建华用夫妻相处之道慢慢化解了两人的矛盾,最终妻子撤诉了。
为彻底解决问题,曹建华总结出一套“案件调解回访”制度,分辨案件和当事人的特点及具体情况,查找矛盾的焦点和突破口,撤诉后也定期上门或电话回访,通过“案件调解回访”制度,他审结的案件调撤率一直保持7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2018年8月,岚山区委组织部选派一名同志到集体经济空壳村、软弱涣散村任职“第一书记”,作为骨干力量的曹建华被选上了,前往中楼镇埠后村任第一书记。
作为“第一书记”,曹建华扎根一线。2020年疫情突发,正在济宁老家过年的他独自一人驾车赶回岚山区,直接奔赴埠后村村委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村内各项工作;汛期来临,曹建华连续半个多月值守在村里,逐户排查危房,转移受灾群众;曹建华带领党员群众,先后完成办公室改造、自来水工程、户户通工程、公厕等建设项目,村庄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聚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榛子种植和桑蚕养殖。
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官,曹建华深知基层岗位的艰辛。即便如此,因为对法官这份职业的热爱,他心在基层、爱在基层,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行动捍卫法律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