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莉
教学之中,德育为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即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挖掘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
在小学教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教师需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例如二年级下册教材《解决问题》中的游乐园情景图和《平移与旋转》中的情景图的创设,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游乐园中的娱乐项目,从而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服务。又如在一年级下册,学习“高、矮”时,出示了两个小朋友护送一位眼盲的老爷爷过马路,不言而喻,可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规律和定律的共同研究、讨论,共用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互相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又如,针对部分孩子不爱惜时间,学习不认真,上课不专心听讲,布置的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等问题,我在数学教学中就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让学生知道,光阴易逝、时光难追,告诫他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育他们从小就要爱惜时间,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知识、懂科学的人,长大了报效祖国。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这其中可培养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一些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时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必须写工整、规范。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讲求实效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朴实的思想作风。在克服解题困难的过程中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对去除当前学生中流行的娇骄之气很有好处。
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数学教师责无旁贷。只要我们心中时刻有德育这根弦,数学教学就定能绽放德育的芬芳。
(作者工作单位:日照市金海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