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让民族特色教育厚植校园
——曲师大附校深入开展“模块化场景应用模式”试点工作

  本报通讯员 郭伟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块化场景应用模式”试点工作,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二个重点项目之一,经验做法被国家民委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学校典型进行刊发交流。学校同时获得第九批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作为全省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38所学校之一,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通过模块化场景应用、场馆改造提升、交流平台建设三维度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具体化、规范化,增强了可操作性。

应用场景,融合教育资源
  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四类模块、十八个活动场景应用模块,构建起多层次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架构,不断强化青少年对“四个共同”———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课堂教学”模块,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地理、思品等学科中所蕴含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丰富驿路梨花、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等教学场景应用模块,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进校园。
  利用“校内活动”模块,开发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朗诵演讲热、观影观演会等共同体意识主题场景应用模块,不断创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像花香一样弥漫于校园,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利用“社会实践”模块,组织学生深入当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场景开展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借助“家校互动”模块中的家长讲堂、家长微信群、家长开放日等场景应用形式积极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继而建立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融合多种教育资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的新模式。

依托场馆,内化团结意识
  学校已建成350平米党史馆,300平米的人文馆,350平米的民族团结馆,600平米的科技馆(创客中心),200平米的国防馆等展馆场所,具备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基础条件。通过学校人文馆、民族馆、党史馆、科技馆、国防馆等场馆改造提升,梳理出不同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脉络形成专题讲解,增进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认同”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党史馆,梳理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反对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抗争,让青少年清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青少年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通过民族团结馆抗日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展播、民族服饰以及民族乐器所折射出来的民族文化,以及研发的校本课程《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大讲堂,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通过人文馆梳理出历史人物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师生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国防馆和科技馆梳理出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引导青少年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建设中华,保卫祖国,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同时,依托教育基地开展争做共同体意识“红领巾”讲解员竞选活动,选拔青少年担任教育基地各场所的讲解员,一方面可以调动青少年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青少年的讲解增强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提高教育实效。

搭建平台,拓宽交流渠道
  目前,学校已与新疆麦盖提县第三中学、第一幼儿园、胡可亚木幼儿园,重庆黔江区沙坝中心学校等民族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先后为受援学校师生捐赠图书、教学资料等10万余册,投建价值12万元的多功能图书馆一处。学校先后承接14批次共300余名新疆麦盖提县教师在我市近10000学时的跟岗研修培训工作和20批次500余名新疆教干教师到校参观交流;承担了黔江区教干教师3批次20人在我市的挂职培训工作,接待了近200人次黔江教育考察团来校参观交流。先后派出9名教师,赴新疆开展为期1—2年的教育援疆活动,6名教师赴黔江挂职支教。师生们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结下了深厚民族情谊,为学校开展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开展青少年学生和家庭之间结对帮扶活动,通过网络开展空中课堂、民族团结故事会、歌舞展演等活动,鼓励引导青少年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结对交友,开展书信交流活动,为学校师生与少数民族地区师生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交流平台的搭建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引导青少年把铸牢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始终坚持从三维度出发,探索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块化应用场景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并贯穿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紧扣主线,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在积极谋划、大力推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增加模块、丰富内容、拓展场景、总结提高,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主题教育落到实处且不断扩大覆盖面,确保工作实效。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民族特色教育厚植校园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