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 月15 日是第16 个国际社工日,去年以来,市民政局夯基础、明方向、促长效,稳步推进我市社工站建设———
全媒体记者 滕伟伟 通讯员 伦英政 韩秀敏 姚久洲
今年3月15日是第16个国际社工日。去年以来,市民政局通过开展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推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以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民生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54个,有1081人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坚持三化标准筑牢社工站建设起步之基
市民政局立足全市社会工作的现实基础,围绕实体化、规范化、协同化推进社工站建设。
坚持实体化。各乡镇(街道)按照“深入村居、便民便利、专业服务”的原则,整合辖区内公建配套设施资源,因地制宜设置社工办公室、个案室、小组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档案室等,内部配备必需的设施设备。2021年全市建成社工站54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提前实现“一乡镇(街道)一站点”的省级试点目标。
坚持规范化。出台《日照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日民〔2021〕38号),针对责任分工、建设运营、服务开展、管理制度、督导评估等方面对“谁建设、谁管理”“怎么建、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予以明确规定。
坚持协同化。社工站建设坚持“整合”思路,在场所设置上,积极协调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救助服务站(点)、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敬老院等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实现资源共用共享,快速有效解决了社工站服务场所问题。在服务力量上,东港区、岚山区、日照经开区等22家社工站整合社会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民政部门服务力量,实现“三站合一”;部分社工站探索整合村(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服务,有效解决社工站服务人手不足的问题。
聚焦三大定位明晰社工站建设发展方向
市民政局首先明确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功能定位,从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培育社会工作人才、联动社会治理三个维度搭建好基层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
搭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为属地乡镇(街道)有需要的群体,特别是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等领域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问题青少年和其他需要提供服务的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如岚山区中楼镇社工站“耄耋之乐”助老项目,由专业社工带领助老服务队,联合各村居社工联络点,开展手工小组、节日关怀、物资帮扶等服务,定期入户探访失能失独、留守老年人、残疾人,为其进行居家安全、爱心送餐、陪同就医等生活服务以及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搭建基层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平台。社工站还协助做好属地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能力提升、督导支持、资源对接等服务。引进省内外优秀社工机构落地各区县开展社会工作合作,通过理论讲解、重点分析、难点解答、真题串讲等方式,提升考试通过率。东港区、岚山区各社工站积极对接青岛崂山区社工协会、济南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理论团体辅导、小组活动、个别督导、线上培训等形式,全面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等。
搭建基层社会治理各方联动平台。充分调动社工站协助所属乡镇(街道)链接专业服务资源、协调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力量提供服务的作用,推进基层各方联动,提升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如东港区石臼街道社工站建设以社区、社会组织及居民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理念,社工站共培育孵化142个社会组织,以成效为导向提供专业服务。
加强四项保障谋求社工站建设长效发展
加强组织保障。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社工站建设实施方案,将社工站建设项目先后列入“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重点任务和2021年民政重点工作。此外,市民政局还加强对区县的工作指导,在莒县召开全市社工站建设观摩培训会,实地走访指导各区县22个社工站建设工作。
加强人员保障。为确保社工站有效运营,市民政局要求各站点配备2—3名专职社会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运营模式和人员配置方式。如岚山区、五莲县的社工站站点,通过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机构派驻社工的方式配齐配备人员;莒县通过增设专职社工岗位、招聘专职人员(已招聘专职社工40人,每个社工站2人)的方式配备社工站人员;东港区、日照经开区采用存量转换方式,将城市社区专职社区工作者转换为社工站工作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配齐配强社工站人员。引入济南积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工作督导评估,加强社工站人员力量。
加强专业保障。市民政局筛选引入6家省内外优秀社工机构落地各区县开展社会工作合作服务,从能力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专题授课等方面为社工站建设提供专业支持;搭建“省级督导+市级评估+和谐使者”构成的专家支持团队,加强对社工站建设的督导评估;组织开展社会工作公益创投项目和社工站、社工机构赴长沙、重庆、济南等地参访学习,支持社工站建设指导和人才培养。同时,市民政局还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班和能力提升培训班,保证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提升社工站人员专业素质和实务技能。
加强资金保障。为确保建站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民政局建立了以市级财政补助、区县财政为主、社会慈善资金共同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社工站建成后,市级财政在“建成、见效、提升”期内,按照每年每个乡镇(街道)社工站6万元的资金标准给予补助,2021年投入市级资金324万元,培育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发展壮大。区县民政(社区)部门、乡镇(街道)发挥主体作用,争取党委和政府支持,建立社工站经费预算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社工站项目建设,如莒县按照每个社工站6万元的标准争取县级120万元资金支持,并出资35万元设立县级社会工作总站。此外,我市还因地制宜,积极整合社会慈善等资源,如2021年争取中央福彩公益金15万元,2022年争取市慈善总会100万元,支持社工站开展老年人、困难群体救助等领域精准帮扶、精准救助服务项目,为社工站运行引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