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当志愿服务与“中国好人”相遇

  本报通讯员 张然
  3月7日下午,岚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们来到碑廓镇下湖村,将“中国好人榜”纪念证书送到了下湖村村民唐秀凤的手中。
  在唐妈妈家中,志愿者们为老人整理衣服,打扫卫生,岚山区雷锋救援队为老人送去米、面、牛奶等慰问品。与此同时,碑廓卫生院的爱心义诊志愿者们还上门服务,为唐妈妈和家人现场测量血压、血糖,并根据其身体状况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那么,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为何能够让志愿者们满怀深情地做志愿、献爱心?让我们一起聆听唐妈妈的故事……
  “长嫂如母,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三儿一口吃的”,73岁的唐妈妈说的“三儿”,是她患有智力残疾的小叔子,今年52岁。24岁的唐秀凤嫁到张家时,就知道家里有个出生就智力残疾的小叔子。从嫁进张家那一天起,唐秀凤便把婆婆当做自己的亲妈、把小叔子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这一照顾就是50多年。
  早年的时候,唐妈妈的婆婆和“三儿”住在老屋,因为家里有地需要耕种,平日里她都是把吃的送到老屋。而随着时间推移,婆婆年老体弱,老屋也年久失修,唐妈妈就把婆婆跟小叔子接到自己家住,“不就多添个碗添双筷子,养得起”,唐妈妈丝毫没有犹豫,把照顾的活都揽了过来。为了照顾好小叔子,唐妈妈很少出远门,甚至子女家都很少去,更别说替子女们看孩子了,说起这个唐秀凤感觉对于子女也有亏欠。
  唐妈妈今年也已73岁了,因为腰间盘突出造成的脊管狭窄,现在经常腿疼腿麻,走路都成问题,医生建议她休养做手术,但是她担心没人照顾好小叔子,就一直拖着没做手术。自己的老伴也有股骨头坏死,常年拄拐,腿脚也不方便,更不能照顾好。“三儿要是走在我前边,那是他的福气,我要是比三儿走的早,那就让儿女照顾”,这是唐妈妈对亲情的承诺。
  几十年为家里默默付出,唐妈妈无愧于婆婆的嘱托、自己的良心。虽平凡,但贵在坚持,唐妈妈用自己的朴实善良,书写了自己人生中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善行无疆,在这个温暖的三月,当志愿服务与“中国好人”相遇,碰撞出来的是爱的火花,“大爱岚山”的铿锵足音值得我们一起倾听,“大爱岚山”的美好前景值得让我们展望。岚山区将“五为”学雷锋志愿服务与礼遇模范典型相结合,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志愿故事,弘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全区营造出了“争当好人、学做好人、礼遇好人、帮扶好人”的良好氛围,让“雷锋精神”在温暖交流中延续传承、发扬光大。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区域·岚山】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当志愿服务与“中国好人”相遇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