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为引领,自治为核心、德治为灵魂、法治为保障,涛雒镇———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通 讯 员 赵效娟
“现在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们说道说道,他们眼界广,给咱们出谋划策。”在东港区涛雒镇大草坡村,说起乡贤参事会,村民赞不绝口,乡贤参事会已成为了村民的“主心骨”。
大草坡村党支部书记孙纪顺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乡贤参事会,村里汛期排水不畅、道路淤堵的问题得到根治。
去年8月8日,74岁的退休教师、乡贤参事会成员孙梓先提出夏季汛期有村民家里进水、村里排水不畅的问题。8月13日,村“两委”组织乡贤参事会成员及部分村民代表现场查找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8月18日,召开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该方案。8月29日,镇党委政府通过了村集体呈报的大事申报,并批准实施。
“又快又好,12月中旬全部完成施工,这前前后后只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解决了困扰村里多年的问题。”孙纪顺说,整个施工过程中,乡贤参事会成员全程监理、沟通协调,比自己的事都上心。
据了解,大草坡村乡贤参事会成员共10人,由村老干部、退休教师、老党员等有声望的人员组成,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商讨、决策。自去年7月份成立以来,先后协助村“两委”完成了自来水改造、道路提升以及排水系统提升改造等项目,成为大草坡村“两委”的“左膀右臂”。
“乡贤参事会接受政府的监管和村委会的指导,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参谋建议、示范引领、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村事民议,村事民治’。”涛雒镇党委副书记潘娜说,乡贤作用的发挥,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其实,在涛雒镇不只有“乡贤”,还有“五老”“老黄调解室”等特色创新举措,是涛雒镇破解农村社会治理难题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涛雒镇转变治理理念,实施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核心、德治为灵魂、法治为保障、智治为支撑、综治为基础的“五治融合”镇域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出具有涛雒特色的镇域社会治理新样板。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夯实基层党组织是关键一环。该镇对75个村级党组织进行全面体检,绘制村情“五图”、开出对症良方。“所有村级班子要实现‘5’有,即班子选配有力、发展思路有别、难题解决有方、民生实事有效、制度建设有成。”涛雒镇党委组统委员宋全慧说。
围绕在高效能治理示范区中走在前列的目标,涛雒镇建立一网、两平台、一终端的“121”网格工作体系,推动基层党建网络与社会治理、城镇管理网格“多网”融合,规范社会治理事项发现、受理、分流等8个流程。
同时,创新实施科级干部沉网、吹哨报到“响应”两项机制。全镇20余名科级干部带头下沉服务重点企业、在建项目、村居治理、渔船管控一线网格。
在德治方面,涛雒镇以“家风家规”完善德治体系,设立家风巷,评选“守法道德模范户”“十星级文明户”;设立“贤孝榜”,以家风促村风,以村风带民风。依托红白理事会,20余支文明迎亲队先后成立;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以农家书屋为阵地,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
值得关注的是,在法治方面,涛雒镇创新深化警司联调、海上调解机制,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的化解矛盾工作新机制,共同维护辖区安全。
其中,针对涛雒镇临港靠海,渔业纠纷案件较多的现状,该镇党委依托“碧海红帆”党建基础,成立涛雒镇海上联合调解委员会,并定期派驻法律顾问、聘任熟识当地风土人情、海上作业经验丰富的老船长等作为海上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纠纷调解。
据统计,近3年来,调委会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6件,涉及渔民500多人,成功化解12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以人民为中心,将党的群众路线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动能,不断健全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涛雒镇党委书记陈彬表示,将继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