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德凝 通讯员 高 阳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岚山区人民法院立足岗位职能,牢固树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治理念、司法理念,主动靠前服务,拓展司法职能,把服务措施落实到具体案件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依靠“建”,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该院制定出台《关于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开辟涉项目建设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落实破产案件简案快办、府院联动等机制,积极落实院领导联系包保企业制度,开展“暖企”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立足“便”,优化诉讼服务措施。该院加强与辖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对接,扎实开展“无讼”创建。深化案件繁简分流,诉讼服务中心配备8名特邀调解员,提高特邀调解工作质效。实体化运行12368诉讼服务热线,做好现场“肩并肩”代办服务,推行执行立案一键触发功能。探索人民法庭直接立案或派驻立案机制;联合区妇联在安岚法庭建成家事纠纷调解中心和“圆桌式”少年法庭,积极打造“法佑成长、安岚花开”少年审判品牌。
推进“治”,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今年该院审结行政诉讼案件11件,积极推进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规范化运行,和解结案2件。大力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常态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建立健全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组织开展法律讲座、庭审观摩,努力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
抓住“快”,持续加大执行力度。该院保持执行工作力度不减,执结执行案件270件,首次执行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25.8%。规范网络司法拍卖,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同时充分发挥执行联动警务室“查人找物”功能和执行网格员协执作用,涉企业执行时限平均缩短至70天以内,最大限度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
打开“云”,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该院全面推行零接触“云办案”模式,大力推进线上证据交换、网上庭审、网上调解、网上阅卷等功能。常态化推进司法公开,加大网络普法宣传,制作拍摄的视频《不靠谱的海参》荣获第四届“平安山东”“法治山东”短视频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