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滕子榕 报道
本报讯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今年以来,秦楼街道深化企业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和“服务员”,以更高标准服务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打通“线上+线下”沟通机制,做好“保姆式”服务。线上,重点关注辖区小微及新开办企业,依托“惠企帮办”平台,由街道科级干部担任惠企服务专员,为辖区内2100余家小微企业精准帮扶、送暖问需。建立“街道企业服务微信群”,及时输送惠企政策。线下,开展以“访企业、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印制企业联系服务卡、《惠企政策清单》发放至企业手中,建立企业联系走访制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上门式贴心服务。
开通“政务+金融”惠企模式,深化“专业式”服务。联合辖区内农业银行、农商行等21家金融机构,定制惠企专项金融服务包,推出金融惠企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立足企业办事需求,携手相关金融机构在办事大厅内设立了金融服务业务窗口,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信息互联互通的一站式“政务+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办事成本,助力辖区企业发展。
创新“村居+国企”发展模式,提供“订单式”服务。秦楼街道制定《关于促进村居(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意见》,鼓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借势借力市、区投融资平台,创新“组团式”招商和“村居+国企”的新型集体经济经营模式,盘活村居110万平方米沿街,在服务市区发展中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年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过千万元村达到6个。以“净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为目标,开展“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清单、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对辖区日照中心、天宁保利广场等2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实行“订单式”服务,今年累计完成33处尾子拆迁任务,全力保障重点工程项目早日检查、尽快启用。
抓好“防疫+安全”重点领域,强化“跟踪式”服务。开展企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大排查、大管控、大督导”行动,由街道各网格长、网格员对辖区内重点企业、楼宇开展地毯式排查,下发疫情防控督办单、提醒函,督促各企业、楼宇设立“场所码”。该街道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与辖区内46家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