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潘政涵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东港区审计局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紧扣投资审计转型的要求,以“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为目标,从项目计划确定、系统性全覆盖、审计成果利用等三个维度,全方位构建投资审计新格局。
围绕服务全局确定年度审计项目。把政府投资作为审计的监督重点,围绕全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合理确定审计计划,2022年计划对东港区体育中心、枣庄路小学和G204日照绕城段改建工程东港段PPP项目等重点民生工程实施审计,促进工程建设依法合规、节约高效。
加强系统性确保审计全覆盖。审计时不再局限于“就工程审工程”,而是以系统性的视角审视项目建设全过程,将审计监督扩展到全域。如在对2020年东港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审计时,改变审计单个工程的做法,采取“行业主管(农业农村部门)+建设单位(乡镇)+工程项目”系统性审计模式,重点关注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履行情况,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情况,积极促进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绩效,确保审计在围绕中心、服务全局上发挥作用。
资源融合提升审计成果。在成立审计组时,打破科室界限,对需要利用大数据、财务等专业技术来完成的工作,由相关科室人员一并参与。借鉴不同的视角对投资项目和审计发现问题作出分析,明确结论;将投资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相结合,以投资审计视角为其他审计项目评价领导干部履职、资金使用绩效提供参考,进一步形成审计监督合力,促进投资审计成果得到全方位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