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让鱼拓告诉你,何为“跃然纸上”
  

全媒体记者 曹楚炜
  “叔叔叔叔,你画画用的这条,是真鱼吗?”
  “是真鱼。”
  “哇!叔叔你是怎么把鱼印到纸上的?”
  “这叫鱼拓,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呀……”
  像一个轮回,每次公开进行鱼拓创作,李世新都会经历上述对话,不同的是,随着制作次数的增加,他的身边也渐渐出现了懂行的群众帮他“解说”。
  “能看到鱼拓技艺被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就是我们匠人最开心的事情。”
  鱼拓是将鲜鱼拓印在纸上或布上的图形。它源于钓鱼人把渔获拓印下留作纪念,也是记录和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的身长、形状、颜色等体表特征的一种方法,灵感则是源自中国古老的碑拓技艺。
  “最早的鱼拓出现在宋代,可惜现在已经没有具体的作品可以考证了。”李世新向记者科普了鱼拓的起源与发展,作为中国鱼拓创作名家,李世新的鱼拓生涯已有20余个年头。“目前,世界上流传下来最早的鱼拓作品,是1839年日本用墨制作的鲫鱼拓作品,日本人考证,这种技法出于中国的碑拓艺术。”
  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深度的挖掘,躲在深闺中的鱼拓艺术开始被人们所知晓,也出现了以李世新老师静水鱼拓为代表的鱼拓制作、研究、推广的专业团队。
  走进李老师的工作室,仿佛是进了一家水族馆:认识的、不认识的,各式各色的鱼儿畅游在三尺熟宣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直接诠释了什么叫做“跃然纸上”。这也让记者忍不住怀疑,莫非发明这个词的古人也见识过鱼拓这种工艺?
  将饱满立体的鱼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平面的纸张上,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李世新告诉记者,一个合格的鱼拓作品,首先需要用盐轻轻洗去鱼表体的黏液,用手顺着鱼鳞的方向慢慢清洗,在不损伤鱼鳍或鱼鳞的前提下,反复多次;然后用纸巾去除鱼鼻中的污物,再去除鱼鳃内的污物,防止按压时流出血污;最后用湿毛巾覆盖鱼身,防止鱼体干硬。擦干之后,把它置放于挖有刚好能容下鱼身的泡沫板上固定,然后开始用颜料涂在鱼身上。
  “一般情况下,靠近鱼背的那部分颜色要深一些,往鱼肚涂过去逐渐变淡。”李世新说,最难把握的是颜色过渡,由深入浅,鱼拓技巧的要领之一便是色彩的运用,浓、中、淡自然过渡,虚实变化自然,注重潜藏色,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立体效果,才能彰显鱼拓的“拓”之美,否则画出来后就不自然。
  创作一幅像样的鱼拓,最快也需个把小时。如果画面上需出现多条鱼的形象,那么时间就要延长。做鱼拓画入门容易,精深颇难。相比于国画、年画等艺术形式,鱼拓层次变化丰富、清晰,细微地表现了鱼的质感,不仅要拓出鱼鳞的花纹,更要艺术地拓出层次感。浓淡渐变,虚实变化,精雕细刻,大小组合,空间深远,强烈的真实感和立体视觉效果,是鱼拓艺术独有的鲜明特点。
  谈起自己钟爱的艺术形式,李世新也打开了话匣子:“其实鱼拓艺术这一行,跟其他艺术都是一致的,就是有时候会很痛苦,痛苦是什么呢?是你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钓鱼爱好者走到现在,李世新从没忘记过自己的初心,“我记得,我20多年前最早的鱼拓,就是一个鱼鳞块。但是,我却非常激动。在这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拓漏的,那么我就去探索怎么能把它拓得更美更清晰。”用李老师的话说,是一幅幅的鱼拓作品不断地推动着他向前迈进,不断地给予了他新的思考。“所以说,如果想去学习鱼拓,只有两个字,就是坚持。”
  从业近30年,除了一刻不停地打磨自己,李世新也积极向大众宣传推广鱼拓这门艺术。在他的课堂上,不管是毫无基础的初学者,还是小有所成的爱好者,只要对方愿意学,李世新就愿意教。李老师对鱼拓毫无保留的教学态度也让他桃李满天下,他的静水鱼拓工作室目前在山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市生根发芽。
  他表示,目前,自己还不能得心应手地在鱼拓上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很好地表达出来,这个行当还需要不断地吸引文化人来进入,然后再去发展、推广。“其实我们现在也很着急,我希望年轻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进入,努力创作出能让人感到视觉冲击力的传世作品,而不是仅仅简单粗暴地把鱼罗列出来。”
  在采访的最后,李老师也向记者阐明了自己教学的初衷:“我觉得鱼拓的天地啊,我们仅仅是抬起了一只脚,还没迈出去。因为中国的文化太深奥了,我们需要几代人去探索去理解鱼拓,理解中国文化。”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文旅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鱼拓告诉你,何为“跃然纸上”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