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0 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市精神卫生中心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全媒体记者 张磊 通讯员 申琪 郑倩
在这里,他们被称为心灵的“修复师”,用爱抚慰着“受伤的心灵”,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方向。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市精神卫生中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卫生健康工作要求,以医院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以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为抓手,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争做新时代守护人民群众精神卫生健康的忠诚卫士。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
市精神卫生中心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提升新时代党建工作质量,不断加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双向融入、同心同向,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精神卫生工作的强大动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总支会议“第一议题”、党支部“三会一课”长期主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党的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对党忠诚教育,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和内部管理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等相关知识,找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从源头上解决“四风”等问题的发生。完善行风工作监督管理制度,狠抓作风问题整改落实,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实施职工个人医德医风档案登记制度,多渠道征询病人、职工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医疗流程,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加强群团及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努力提高医院工会的服务能力,维护职工权益;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落实精神文明工作要求,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活动形式,提高医院干部职工道德素质,提升医院文明水平。同时,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有需要群体开展心理疏导及干预服务。
党建有活力,发展添动力。如今,市精神卫生中心以党建引领,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聚焦学科建设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是一所医院立院之本、强院之基,关乎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市精神卫生中心积极整合医疗资源,严格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加强院校合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卫生健康需求。
加强与北大六院、济宁医学院的合作,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讲座、培训等,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强精神专科护士、老年护理人才培训、培养。充分发挥北大六院合作医院、李凌江国家级名医工作室平台作用,推动与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合作,发挥专家团队的技术引领作用,引进先进的临床经验和前沿诊疗技术,进一步提升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素质和科研能力,带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等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进睡眠障碍治疗、儿童心理行为矫正、精神康复等先进技术开展,引进先进康复、医疗项目,丰富医院诊疗技术种类,进一步规范现有项目,将先进康复理念贯穿到患者的康复全过程,渗透到治疗、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为患者回归社会做好准备,为全市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积极推动科研项目开展,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及时解决存在困难,为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规范医学科研行为,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培训落实。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大力发展心理咨询与治疗业务。充分利用“日照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平台和心理援助热线、微信、QQ等视频语音、远程心理查体系统,为市民提供24小时免费线上服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个性化线下服务。依托市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市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发挥学术带头作用,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我市精神科学术水平,担负起守护群众身心健康的神圣使命。
践行为民初心 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医院
“疲劳、失眠、健忘、慢性疼痛、情绪异常、性格改变等,这都是身体‘报警’,需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或及时就医。”9月19日,在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活动上,健康心理咨询师在为安泰水晶花园小区居民讲解精神卫生知识。通过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等方式,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心病”,享受到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这是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进”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精神卫生中心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机构与基层卫生机构的心理咨询门诊建设,关注留守儿童、涉案未成年人、在校青少年、产后抑郁女性及空巢老人等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为群众提供了便利、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不仅如此,严格落实“应收尽收、应管尽管、应治尽治”,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与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级(居委会)四级精神障碍防治康复管理体系,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门诊维持治疗和随访服务,提高基层精神卫生防治水平。
加强全市荣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防治网络规范化建设,为全市复退军人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立卡,组织专家巡诊医疗小组下乡入户,对荣军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指导及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制定医疗计划,合理开展康复训练活动,做好住院荣军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救治和康复工作。拓展优抚对象服务范围,自8月2日起分四批对全市160名重点优抚对象开展短期康复疗养。
健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结合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类信息系统。完成网络版心电图系统上线、危急值系统改造,完善护理信息化系统升级,推进智慧门诊建设优化门诊就医流程等工作。加快推进便民惠民业务改造、医保业务改造等系统对接。开展门诊楼弱电间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按照《网络安全法》要求,开展医院网络安全三级等保测评,排查网络安全隐患﹐加强整改。加强机房设备设施管理、定期巡检,增强医院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医心向党守初心,医心为民担使命。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的服务理念,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全力打造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的医院,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