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霞
来到莒县华山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忙着捡鸡蛋、装鸡蛋,一辆辆满载的车辆陆续驶出,把鸡蛋运往百姓的餐桌。在莒县峤山镇张家阿疃村村民眼里,这一枚枚鸡蛋可是致富的“金蛋”,兴了乡村产业,富了村民口袋。
张家阿疃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在实现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让全村脱贫显得愈发艰难。
“当时,村里有零星几户村民在养蛋鸡,但一直不成规模,更谈不上标准化”,村党支部书记王华山犯了愁:咋样才能甩掉这顶“贫困帽”?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中央1号文件连续多年鼓励新型规模农业的发展,我们就想,哪怕是养鸡,也需要走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才能实现产业化发展。”
找到了方向,王华山和村民们也就铆足了干劲儿,与本村7户养殖户一起,成立莒县华山养鸡专业合作社,将所有养鸡户纳入合作社管理范围。
王华山把笨鸡笼养技术传授给合作社社员,第二年,社员养鸡收益超过以前普通养鸡收益的百分之三十,村民们认可了这一致富增收的路子。可王华山并不就此满足:如何继续提升品质,创造更大的效益?
于是,他在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后,通过流转土地,扩大规模,在华山养鸡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化养殖基地———莒县华山家庭农场。
农场成立之初,被定位为产业扶贫项目,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企业资本、社会资本一起,共同为村集体、农场和贫困户带来收益。据王华山介绍,“农场为村民定向设岗,实行月保底工资加绩效工资,村民除领取土地流转费外,在农场工作又领取一份工资。”
此外,农场还利用养殖棚顶和空闲地,整合扶贫资金612万元,吸引社会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1.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农光互补,年扶贫受益达65万元。
如今的华山农场,是高标准现代化养殖基地,有9个标准化鸡舍,有160万多只种鸡和商品蛋鸡,最多的时候每天能产100万枚鸡蛋,品种有海兰褐、大午金凤、粉八、花凤等,与省内外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年产值3000余万元,净利润1000余万元。
农场配套有鸡粪加工有机肥生产车间、饲料生产加工车间、恒温蛋库等设施,实现饲喂、供水、环境控制、捡蛋、喷码、粪污收集全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示范养殖场。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现在的张家阿疃村,不仅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更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很多村民盖起了新房,开上了小汽车,村容村貌大变样,大家的日子也是越过越有奔头。”
家庭农场是兼具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优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数据显示:目前,日照家庭农场总数达到2405家,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76家,其中省级39家、市级237家。
“下一步,我们将站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的高度,继续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宣传推广,从高处着眼、细处发力,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家庭农场的各项扶持政策,推动日照家庭农场发展再迈新台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产业基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