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市政协专题协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背景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
  今年4至5月份,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区县政协,围绕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新路径与新经验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遴选了我市6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并形成了《日照市乡村振兴新路径与新经验创新案例汇编》。
  为充分了解我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做好议政协商工作,市政协组织委员进行了多次“阳光协商”活动。7月13日,到莒县就整村搬迁、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旅融合项目等情况进行协商。7月27日,围绕“市区一体助推三庄黄桃产业增产增收”开展阳光协商活动,为助推三庄黄桃发展出谋划策、汇聚众智。7月28日,到岚山区、盐粮集团调研生态茶园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惠万家”农资直营平台建设情况,开展协商活动。8月25日,到东港区涛雒镇调研渔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渔民增收情况,开展协商活动。8月26日,到岚山区政协参加“市区一体推动茶叶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协商座谈会……
  连续数月,市政协围绕主题组织委员和专家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面向广大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市直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在全体委员中开展了讨论,汇总归纳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建议案》。《建议案》共有6条具体建议: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实施创新带创业、创业带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在前期调研和建议案起草过程中,市政协聚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关键方面,坚持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通过调研协商和起草好建议案,展现新一届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擦亮“阳光协商”品牌,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助力现代化海滨城市精彩蝶变。

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实习生 李妤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10月13日,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围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协商议题进行专题议政。
  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特别是今年4月份出台的《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若干政策措施》,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针对目前我市促进农民增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委员们踊跃发言,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出谋划策、献言发声,专题议政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关键词:特色优势产业 提升乡村多元价值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产业贵在特色,只有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才能构建独特的竞争力。
  鉴于此,《建议案》提出,应进一步聚焦茶叶、桑蚕、蓝莓、樱桃、中药材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持续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让茶农、果农等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
  市政协常委、日照御海湾茶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薄怀诺在发言中开门见山:“日照虽然拥有‘海岸绿茶’‘浆果蓝莓’、蚕茧长丝、黄芩丹参等特色地标产品品牌,但数量在全省占比相对较低,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地标产品品牌,让更多的品牌成为日照的代名词。”他建议,统筹规划各区县、乡镇和自然村的农业优势资源及已有的特色产业,注重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和知名品牌。
  同时,《建议案》提到,还应深入推进耕、种、管、收、加、储、销等全程“保姆式”“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培育推广东港区坤丰三庄黄桃、岚山区日照茶仓、莒县明众、五莲县日金等合作社组织模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积极实施水产绿色养殖“五大行动”计划,发展以集约化水产养殖业为重点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生产、观光、垂钓、餐饮、娱乐、文化、科普等多元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渔业全产业链;发挥美佳集团等水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产销衔接和生产技术服务,与渔业企业和渔民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渔民增收。

关键词:新产业新业态 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向新而生,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用业态创新的叠加效应,激活乡村产业增效增收的乘数效应是大势所趋。
  《建议案》认为,应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拓展农村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大与直播电商平台合作力度,打通从农副产品到网货的通道,拓宽农副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延长农业产业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打造产地预冷、田头市场、贮藏保鲜设施体系,延长农产品保鲜期,拓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新鲜直供等销售渠道,实现择期、错峰、跨季销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与此同时,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深挖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以农业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鼓励利用农村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更多白鹭湾美术馆小镇式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艺术创作中心和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三者共同发展增收。
  市政协常委、民进日照市委会秘书长朱娜在发言中建议,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坚持多业态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研学游、亲子游、红色游、露营游、康养游、团建拓展等新业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打造“既有原生态、乡土味,又有新时尚、年轻态”的乡村旅游,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拥抱大自然、体验慢生活。

关键词:创新创业就业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始终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业创业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就业形态,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建议案》提出,应积极落实金融服务、财政税收、用地用电等“政策礼包”,打通人才向农村流动的障碍制约,引导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增加就业岗位,注重吸纳当地农民就业。
  吸引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返流以及引流城市人才到农村,是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主要手段。《建议案》提到,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和技能提升计划,畅通农民进城务工通道,深入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建好管好用好帮扶产业项目,加强就业扶持,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质量;稳步增加生态护林员、乡村保洁员、治安、护路等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稳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待遇,增加低收入家庭工资性收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发言时,薄怀诺委员还建议,加大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吸引有志青年到农业经济实体中求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同时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评选科技能手和科普惠农带头人,带动农业致富、农民增收。

关键词:产权制度改革 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现在农村还有大量的‘沉睡’资源,这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潜力所在,要通过改革来激活。”市政协委员、省联社日照审计中心党委书记张立如是说。
  在《建议案》中,委员们认为,应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支持村集体以出租、合营、入股等多种经营模式与企业、创客等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拓宽集体资产投资渠道;推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确权到户,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网络,推进基层综合性产权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质押创新担保模式,充分释放农村资产的金融效益。
  张立委员大胆建议,学习浙江丽水市和广西田东县经验,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有效解决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和产权权益不明确等问题,比如提供产权交易鉴证、产权抵押贷款、农村资产评估、农业项目投融资、政策法规咨询等一条龙服务,有效盘活沉睡的农村资产。对符合一定标准、带动作用大、示范效果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乡村旅游示范合作社,加快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落实农业补贴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乡村振兴不是“独角戏”,而是“合奏曲”。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文旅、科技等部门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想方设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市政协常委、民革日照市委会秘书长王敏建议,用足用好当前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她说:“应用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好农业专项资金,及时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多渠道发放支农补贴,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政策提标扩面,有效利用保险杠杆作用,建立健全金融支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建议案》提到,应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一次性种粮补贴,对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的农户按照种植面积进行补贴,直接减少农民种粮成本;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购机农户应补尽补,支持推动我市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此外,深入推进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建立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储备机制,深入推动农业保险“政银保担”四方合作,鼓励银行加大与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合作,创新业务品种;大力推行“农业保险+”,探索开展“农业保险+期货”,让利参保农户和涉农经营主体,发挥其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保持低收入农户帮扶过渡期政策,健全防止返低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建议案》提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大农村网络、物流等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农村供水、供电、气等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交通、物流、水电暖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水平;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持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对接盘活,让城乡人口有序流通,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让更多有意愿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进一步落实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引导更多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领域,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风物长宜放眼量。奋进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位位委员发言,一条条中肯建议,一场场分组讨论,正汇聚成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智慧力量,为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阳光协商】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