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路径探究

  袁梦奇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推进并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制度实践。步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在不断升华人民民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式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在新时代的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是全体人民的民主,充分保证人民群众无论权力大小、地位高低、财富多寡或是民族区域的不同,都有参与政治表达自己诉求的权利,尤其是要保证弱势群体与边缘区域群体的政治参与权。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不是间歇性、即时性的投票式民主,是充分畅通群众的日常利益诉求渠道,保证群众广泛参与的权利,在全过程中进行政治参与和进行意见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还体现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全范围性民主。人民民主原则不仅适用于重大政治事务的处理,还可以在日常公共事务的解决上发挥重要作用,民主作为一种协商的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中国式民主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深深根植于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为人民谋取最大化的幸福。这一鲜明特点同样也使中国式民主明显区别于西方式民主,西方式民主标榜的“人民主权”表象之下,是民主政治实践中无法调和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诉求,造成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长期对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很难将不同阶级不同层面群体的政治权利落到实处。而中国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建设,依法将“人民民主”贯穿于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中,党和国家在进行政治实践探索时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这不仅体现在制度上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践上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始终将民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标准。

  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凝聚社会共识
  在制度层面上,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核心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制度基础,强有力地支撑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充分保证各级人大代表在选举、评议等履职环节中的公正和公平性,强化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履职意识,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要重视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农村地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要充分保证对人民群众的信息公开,坚决杜绝暗箱操作。要加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首要机关,要深入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了解群众的渴望和需求,展现新时代的人大代表风采,充分发挥民意代表的的作用。此外,要发挥人民群众对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畅通符合时代特点的多种监督举报渠道,用民主监督切实加强人大代表的履职责任感。
  政协协商民主与基层自治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的重点。作为协商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二者有效衔接和相融是保证以协商民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人民政协作为专门的政治协商机构在国家的治理结构中应当发挥先进作用,基层自治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座谈和参与协商,深入基层群众民意、问题矛盾集中的地方,积极搭建政府和群众沟通和协商的桥梁,实现协商民主和基层自治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积极促进作用。
  在方法层面上,坚持党的领导与问计于民相结合。中国式民主的最根本保证与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从各领域各方面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背景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而又杜绝照搬其他国家的制度模式,以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政治实践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性发展成就。因此,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动中国式民主的现代化发展,在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民主范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问计于民的政治智慧多次前往各个地区展开实地调研,与群众交流、考察群众生活、回应群众的真实诉求,聚集民智民心民力,带动了顶层设计和基层调查的有效结合。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期,关于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全面展开,群众可以通过如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各类报社的官网及新闻客户端等开设的专栏围绕党的建设、生态建设、民生保障与改善等提出意见,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品格。
  要汇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推进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就需要建立反映民众多样化需求的平台和渠道,以群众广泛的参与和意愿表达来准确倾听群众的呼声。网络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平台的创立和运行提供了良好支撑,地方有关部门可以设置群众征询意见网站,在重大立法活动、政策制定或项目实施之前收集群众意见,倾听人民呼声,防范化解施政风险。此外,要加强对社会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需求听取,整合不同群体的意见表达和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有实效、高质量的决策建议。
  在意识层面上,要加强民主政治教育,凝聚社会共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正实现,离不开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笃定信念,离不开人民群众高度自觉的民主意识。只有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指导下,人们才能达成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各事项各环节当中正确发挥民主作用的社会共识。
  首先要在各级各类教育工作中培养民主意识。要充分发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重要阶段系统培养政治热情,树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非思政类课程也要注意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体现民主性教育的外延。其次是要加强基层群众的民主教育,尤其是农村基层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概念的认识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推进基层群众民主实践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最后,要提高党内民主意识,党内领导干部以及执政人员的民主理念是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顺利践行的关键,要坚持自我革命,彻底破除等级观念、官僚作风,确立党内同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保证以民主思维和民主方式指导政治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性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经验的总结和优势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对人民民主思想的重大理论飞跃,其理论与实践为人类政治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我们坚信,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一定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的历史阶段上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华丽新篇章。
  (本文系日照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课题《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路径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058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路径探究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