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五莲县育才小学
落实“双减” 让成长看得见

  本报通讯员 解丽娟 孙昌顺
  近年来,五莲县育才小学以“育全面发展之才”为办学宗旨,以“减负提质”为目标,通过丰富校内活动内容,发展学生特长,多措并举,整体有序地推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让成长看得见。

把关定向 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设施、师资等教学资源,引进校外特色专业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后服务领导小组每天督查课后服务项目内容和服务效果,确保每天一小时的高标准、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切实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辅导的问题。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解教育部“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与名校联盟,依托教育部小学校长领航工程“刘希娅校长工作室”、齐鲁名校长“赵庆红校长工作室”,就“双减”下的学校“课程建构与实施”“提升家长教育水平”等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开展半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不断丰富教师课堂授课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理念,通过成立“柳韵读书会”,教师每周共读一本书,定期进行读书交流分享会,提升了教师的文化涵养。

减负增效 提高学生学习素养
  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通过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辅导和评价四个环节,统筹管理、控制作业总量。
  根据各学料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唱响每个年级的学科作业三部曲:课前“预习三部曲”,培养学习习惯。即“读一读、圈一圈、写一写”三部曲。各学科教师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基础型测试题和拓展型能力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实践探究曲”,提升学习兴趣。提倡多学科相融合,课后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丰富作业的类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提升品质 建设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托学校社团建设、着力探索校本课程的研发。
  开办“孔子学堂”,以“传统文化”为突破口,构建“师者论语”阅读体系,引导师生与“经典”对话,与“美文”同行;开发“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让学生体验四季轮回的奥秘和大自然的神奇;开设体验式劳动课程,开辟“禾下乘凉”劳动基地;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以STEAM教育理念为载体多学科整合,以“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设多元化体育课程,学校让花样跳绳、中华武术、优美韵律操、阳光长跑、三大球等体育项目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运动项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学校先后开设了“轻舞飞扬”等艺术体育类社团12个,“楚河汉界”等传统文化类社团4个,“创意编程”科技创新类社团4个,“金话筒”等课程延伸类社团5个,班级社团55个,共80个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丰富了课后服务形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学校还以读写活动为抓手,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校外打破学科壁垒,利用社区、社会、县域资源,将国家学业课程、思政主题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劳动打卡、每日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相融合,发挥好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并开展开放性活动、实践性活动、探究性活动,给学生们留出充足的实践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的校外活动丰富多彩。
  “双减”下的课后服务生活,既让孩子课内外能力得到成长,素养得以提升,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又让学校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既让孩子们走入“三味书屋”,走进“百草园”,又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减”下来的书包装满奋斗的热情,一起快乐成长,一起走向未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落实“双减” 让成长看得见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