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解友财
“张书记,你来了呀,快进屋坐”。
“张书记,真感谢你啊,村里的大龄青年楼终于盖好了,解决了村里适龄青年的住房问题……”
村民口中的“张书记”,是莒县城阳街道陶家庄村第一书记兼村党支部书记张玉龙。2018年8月,莒县第六实验小学派张玉龙到城阳街道陶家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于2021年4月在村“两委”换届中,当选为陶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驻村伊始,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从小学教师到陶家庄村第一书记的张玉龙,没有一丝不安与焦虑,便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在向村“两委”干部学习基层工作方法和经验的同时,紧锣密鼓展开入户走访工作。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了解村情民意,驻村初期,张玉龙把工作重点放在走访调研上,到群众家里、田间地头跟村民唠家常、交朋友,逐户了解村民生活状态、家庭情况、收入情况、迫切需求,听取村情民意,关注民生焦点。
通过入户走访和与群众拉家常长见识,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并积极配合村“两委”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坚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张玉龙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一名小学老师到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转变。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基层党建抓得越扎实,越能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张玉龙深知,要摘掉陶家庄村“软弱涣散”的帽子,必须从建强基层党组织入手。
因此,张玉龙把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在派出单位莒县第六实验小学的支持下,出资提升党组织阵地建设,购置办公电脑、空调,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并针对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先后培养后备干部4名,发展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培养对象1名。
……
“发展集体、服务群众,不能只依靠村干部,需要把所有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张玉龙说,陶家庄村很多无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有为党工作、为民办事的愿望,但是普遍面临“想干事没机会、想出力没载体、想工作没平台、想管事没名份”的情况。
“为破解这一问题,我们2019年率先成立了党支部志愿服务队,在村里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并尝试将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在年轻或热心村级事务的无职党员中推行网格员制度,让无职党员有位干事。每个网格由2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网格长,形成了一张覆盖全村、遍及每户的农村党建服务网。”张玉龙告诉记者。
怀揣着明确的目标,张玉龙读民心,解民意,精准关注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真正将老百姓心里的“问题清单”变成村“两委”的“服务清单”,集中力量解决老百姓所提出的“问题清单”。
“要让老百姓认可你,光靠嘴巴说是不行的,除了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外,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到,我们是真心为他们办实事的。”张玉龙说。
驻村以来,张玉龙尝试以项目为抓手,真正为村民协调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建设了一批民生工程。
牵头将村里闲置十年的土地,变废为宝,克服了争取土地指标难、跑手续难、调整规划、筹集建设资金等难题,投资400万元的大龄青年楼建设完成并完成分房,解决了青年住房问题;
新建成的沿街楼商铺及老大队院租金年集体收入近10万余元,彻底告别了村集体无收入的时代;
多渠道争取资金20万元,将该村安置小区的主路用沥青罩面,并给村主路全部安装上太阳能路灯;
该村原先建成的三座安置楼楼顶年久失修,全部漏水,协调筹集6万余元修缮资金,帮助解决好了楼顶漏水问题;
张玉龙出资近3万元的“陶家庄村”村志牌刚刚建成,一块村牌石象征着一个村子的灵魂,村牌石不仅仅起到引路的作用,还可知晓该村的姓氏来源和风土人情。
……
稳字当头,干字当先。张玉龙作为第一书记兼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农民的艰辛和不易。为此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成为他工作最重要的标准和奋斗目标。
张玉龙自从任职以来,就将陶家庄村看成一个大家庭,全身心地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无论是困难户的走访慰问,还是党员群众座谈、留守儿童关注;无论是服务重点项目工程,还是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田间道路建设、道路硬化等重点工程的施工监督,还是新建楼区项目考察洽谈;无论是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的值守一线,还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防汛、防台风中,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对于未来,张玉龙说:“只要我在陶家庄村待一天,就要为村里干点实事。因为我是第一书记,所以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全面过硬、走在前列。”这是张玉龙对他自己的承诺,也是对组织的承诺,更是对全村群众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