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助日照斩获第25届省运会211枚奖牌,市体育运动学校持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传递着体育带来的精神力量——
走向“金字塔尖”的路,从这里开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2022年的日照体育,辉煌首推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
  这个盛夏,经过四年备战的东道主日照代表团,一举斩获82金、68银、61铜,写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竞技体育是一场梦想的抵达,人才培养是重要的桥梁。
  近年来,作为我市参加第25届省运会的参赛主体单位,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 文博武杰”党建品牌为引领,不断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将体教融合作为备战参赛强引擎,持续提升备战训练水平、增强竞技体育竞争力、强化竞技体育人才输送,圆满完成“参赛出彩”的任务,为一城人争得了荣誉和信念,也为全省竞技体育发展增添了一抹生动的光亮。

发力于“赛”——
逐梦省运会,211枚奖牌的背后
  “同心同梦、忠诚担当、决胜省运!”四年前,备战第25届省运会,日照决战决胜号角嘹亮,久久回荡。
  循着这一目标,以“突出强项、提升弱项、引进新项、弥补缺项”理念为指引,市体校既取势、又取实,用实干实绩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难以忘记,5月28日,日照帆船帆板运动员杨玲棋一举夺得省运会“首金”。9月5日,随着田径女子甲组4X400米接力赛场日照队夺冠,第25届省运会全部比赛落下帷幕。
  至此,东道主日照代表队不仅斩获211枚奖牌,还包揽了赛事首枚和最后一枚金牌,以总分成绩第六名创造了历史佳绩,省内排名跃升至第二集团“领头羊”。
  令人振奋的成绩背后,是日照举全市之力、倾全市之情的顶层引领,也是市体校全校上下的戮力同心、顽强拼搏。
  迎接省运会,作为参赛主体单位,市体校需在往年10余个参赛项目的基础上,挑起承担全部32个大项组队参赛任务的“大梁”。如何突破“全项目组队”成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优秀的教练员和高水平的运动员是竞技体育致胜的核心要素。基于此,四年来,该校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市体校的参赛主体作用,实行市队区县办、市队校办、市队俱乐部办、合作代训等多种方式组建参赛队伍。
  期间,市体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周扬桂带领相关人员采取就地挖掘、引进交流等多种形式,全力组建备战队伍,增强队伍核心竞争力。25届省运会上,我市有1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实现了32个大项全项参赛。
  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市体校通过公开招聘、退役安置、高水平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吸收了武术套路、赛艇、帆船、手球、柔道、篮球、散打等项目的教练员29人。并先后邀请9名国内知名专家对全市教练员进行培训,共同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教育管理、体能训练、训练过程监控、赛前强化训练等问题。
  号角吹响,战鼓催人。聚集起强大力量的参赛队伍,剑指“参赛出彩”的目标,牢记“奋力捍卫日照竞技体育荣誉”之信念,展开了一场“谁与争锋”的锤炼。

施策于“训”——
敢为人先,冠军是一种态度
  12月初,走进市体校新校区偌大而崭新的训练馆,武术队员刘亚琦正练习着新学会的招式。省运会的比赛结束后,她和同学们并没有放缓训练的节奏,而是比平时更加刻苦。
  “回想起备赛的时光,还是特别难忘。”刘亚琦回忆道,那时,她和队友们废寝忘食训练,为了保持训练的连惯性,教练们也放弃节假日,和运动员们同吃同住。“队里士气每天都特别高涨,大家都像‘着了迷’一样。”
  在市体校,“冠军”是一种态度,是“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正如刘亚琦所说,这些年,“着迷”般的刻苦训练和全力备战,几乎成为体校人的常态。
  “一直以来,体校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个‘家人’都在倾力付出。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文化课教师、行政后勤保障人员,每个人都主动放弃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备战。”市体校副校长王玉宏细数着那些闪过脑海的温暖瞬间———
  备战队员每天天不亮就开始晨练,从未懈怠;教练员生病仍然带病坚持训练,争分夺秒;文化课老师们利用晚上时间为学生上课,兢兢业业;行政后勤人员细心服务,全力保障。
  校外的帆船帆板、皮划赛艇、自行车训练基地的教练员们,他们要24小时陪伴队员,与队员同吃同住同训练。帆船帆板队每年冬天都要前往海南进行训练,这几年他们都没有回家过春节。远离家乡,教练员们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基础上,还当起了知心“家人”,抚慰着孩子们想家的情绪。
  近四个春夏秋冬,一千四百余天,无论是难耐的酷暑,还是严寒的冬日,在“参赛出彩”的这场锤炼中,体校的每一个人都不曾退缩和缺席,那些数不清的汗水和伤痛,记录着他们拼搏背后的艰辛,也镌刻着一场难忘的共同记忆。

着眼于“送”——
走向“金字塔尖”的路,从这里开始
  “竞技体育的路,像是一个人生的金字塔,孩子们要从塔基开始,使出百般武艺,方能一步步探向塔尖。”王玉宏说,体校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基,通向美好的路,从这里开始。
  今年9月,“长拳女孩”李美婷凭借入学军训的一段武术表演短视频,火遍全网。就在八月,她刚刚代表日照武术队,夺得了女子甲组长拳、刀术、棍术三项全能冠军,以优异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
  体校是竞技体育、青年少年体育事业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这些年,不断有体育人才从这个“塔基”出发,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山东省锦标赛中,市体校的运动员们共获得金牌139枚、银牌158枚、铜牌176枚;在国家级及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0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同时,该校连续两个周期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尤其在全国瞩目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市体校培养和输送的运动员汪超、丁铭良、徐磊等18人次取得了3金6银4铜的优异成绩,创造我市在全运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山东体育代表团蝉联全运会四连冠做出突出贡献。
  曾站上北京冬奥会赛场的哈德斯·巴德里汗和毛秉强,两度出征奥运会的赛艇运动员余成刚也出自市体校。
  除了成为优秀运动员,上大学、当老师也是很多孩子的梦想。也有很多人,因为对城市的热爱,从远方回到家乡,为体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王延楠就是其中之一。三年前,王延楠选择回到市体校,跟随武术队主教练武绍芳担任助教。家门口的这届省运会,是她作为日照队教练员首次带队参加比赛。
  “武教练以前是我在体校的教练,现在跟着她一起指导孩子们练武术,为家乡取得荣誉,觉得特别有意义。”王延楠说,从在体校训练,到入选省队,再到拿下全省武术冠军,亚运会、全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她在持续的成长中,在一代一代体育人的传承中,深深感受着日照城市体育的发展和蝶变。
  在市体校,“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为特长发展拓展空间”一直是不变的办学理念,崭新“崛起”的体育新星,持续扩充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将带领更多孩子,不断走向自己的“金字塔尖”,不断刷新着城市竞技体育下一次要抵达的方向。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两会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走向“金字塔尖”的路,从这里开始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