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明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改革发展的“参谋部”,必须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担当实干、创新争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机构编制力量。
一、以更强的“政治性”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基、成事之要,深入领会其深邃内涵、精神实质、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凝聚起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能量。二要彰显政治属性。坚持把政治性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第一属性”,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更加坚定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自觉把“两个维护”体现到工作实践中,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三要发挥政治作用。主动承担机构编制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切实把党管机构编制的政治优势、组织部门归口管理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效能;站在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的角度去思考、谋划机构编制工作,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二、以更强的“服务性”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要主动服务和融入黄河国家战略。加强对有关领域体制机制、机构运行情况的研究论证,推进交通运输、能源执法、临港产业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服务和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二要不断完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深化职能运行监管“三评”工作,对承担省委“十大创新”行动、市委“九大任务”的部门单位,实施链条式、精准化跟踪监管,助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加强事业单位监管服务,促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三要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加大各类编制统筹使用力度,不断提升使用效益。推动“数字赋能”机构编制工作,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数字化、现代化水平。
三、以更强的“创新性”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要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开发区机构职能优化“回头看”,围绕探索建立较为科学规范的人员控制数核定体系、动态调整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畅通人员双向交流等方面,推行“一区一策”深化改革,激发开发区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二要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体制机制,形成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密切配合的协调联动格局;继续探索执法力量“县属乡用”等工作体制,推进基层赋权工作。三要深化镇街体制机制改革。围绕重塑架构、理顺关系、数字赋能等方面探索新路子、谋求新举措,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县乡治理体系重整、权责重构、资源重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四、以更强的“民本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围绕扩大就业保障人才引进,加大编制资源挖潜、盘活力度,创新管理方式,推进有限编制资源“分类施策、靶向供给”。要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县级调、市级补”等多种方式统筹挖潜,确保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解决中职学校核编不到位的问题。要围绕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平稳有序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形成自上而下领导有力、权威高效的疾控体系。
五、以更强的“法治性”推动机构编制的法定化。一要严格落实《条例》。严格遵照《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规定,抓好“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监督问责”等环节,绝不允许在执行《条例》时打折扣、搞变通。二要强化刚性约束。严守底线红线,依法依规管理机构编制,严格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和程序;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等管理规定,从严查处违规行为,防止机构编制膨胀反弹。三要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报告制度,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四部门协同机制,把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和纪律要求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范围,形成监督合力。
(作者单位: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