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君
小山大学毕业了,在等待就业的那段空隙,作家梦又活跃起来,便悄悄投入小说创作。玩伴们知道了,戏谑地劝他“歇歇吧”,硬拉他打牌、下棋。小山不想歇,也不想得罪人,就摆出个象棋残局,让他们破,并承诺:若破了这个局,就陪他们玩,否则恕不奉陪。这一招还真管用,懂棋的不懂棋的,全都不打扰他了。
人生于世,总得有那么一招半招的。小山或许很早就这样想啦。
那一回,小山在汽车站等车,那趟车老不来。他见一老者在墙根布出个象棋残局,并摆出一纸声明:能破此局者,赔钱百元;欲知如何破,交费二十。可想而知,这个残局是很难破的。爱下棋的小山面对残局琢磨了很久,手在口袋里拿捏了很久,一狠心交上了学费。
这似乎有点象征意义:你能入什么局,能成什么象?你进得去,出得来否?
山来东大学学的是航运,命运里注定要有一段海员生涯。但他心里早就别着一股劲:我的未来不在海上。他的理想比较多,那时就立志此生至少要实现三个———成为预测家、作家、企业家。小山野心不小,为自己预设的局与象颇为宏大呢。
2012年,中篇小说《妈祖》发表,次年获首届日照文艺奖,在当地文学圈算略有点动静,仅此而已。直到2021年秋,第五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公布,长篇小说《彼岸》赫然在五部获奖作品之列,作为作家的山来东,算是真正有了些影响。破圈啦,不但文学圈,就连航贸圈的朋友、客户和联检单位领导也知道他是个作家了。他结束七年海员生涯后,又经营一家船代公司十余年,从未拖欠员工工资,大小也算个企业家了。时至今日,三个理想,“预测家”不知何时早已悄悄放弃,“作家”“企业家”应算是初步实现了。七零后的小山,亦成老山矣。
山来东已用他的实绩证明,他的未来的确不在海上,却始终与大海、海运密切相关。航海经历及后来的船代公司经理生涯,化入了他文学的局与象。他不断充实丰富他的局与象。
长篇小说《彼岸》以航海为题材,由“德宁轮”的航程为轴,编织成一个流动性与封闭性共在的奇特空间,全球共通的人性善恶、全球共有的文化差异,在此碰撞交织,演绎出一幕幕悲喜剧。作品不乏扣人心弦效果,作为首部长篇,可谓出手不凡。
《彼岸》之外,不少人关心他还有没有其他文学作品。如无其他像样作品,那就差不多可将他归入只能写写类型长篇小说,不写或写不来其他作品的那类作家。他当然有,且水平不低。《逃离纳利德卡》即是。
这是山来东第一个中篇小说集,二十多万字,收入包括上文所提及《妈祖》在内的五个作品全是航贸题材。这五个中篇我从前皆已读过,再读仍时时有惊心动魄令人发指之处。最具典型性的,是《妈祖》《逃离纳利德卡》这两个篇幅较大的中篇,作品所呈现的局与象,与《彼岸》可说高度近似,而表达方式又有明显差异。长篇有较多的回旋余地与遮丑手段,中篇则不能或相应手段要少得多。山来东却能在一个较小的局里,营造出一个较强大、意蕴较深的象。其驾驭各种篇幅尺度作品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了。作品皆能实现较好的完成度,矛盾冲突更集中,浑成之感更足。
山来东考大学时进入航海院校实属无奈,不过,年轻时周游列国的海员生涯,无疑重塑了他。老山小我一轮,我已成老牛,老山则是壮年牛。窃以为,五十岁上下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老山正处此期。
老山读书不太多,文字火候亦尚有欠缺,需进一步学习锤炼。这不足之处,正是他的成长空间所在。在日照文学圈中,老山形象算不错的,个子高而不肥,面皮黑而透红,笼统一看不乏浑沌朴实,泥人土性,感觉可信可靠。可是,细察则二目灼灼有光有神,证明作为小说家企业家所需的心眼亦不少也。其所成之局之象已颇为可观,而其开局成象能力应还有不少存货吧。
缘此,我断定——老山值得期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