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小宁
“来日照看看,你们也会选择她。”
近日,建设国内第一家OLED金属掩膜板生产企业的山东奥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两年的筹备,在日照高新区开始批量生产。当该公司在全国各地将产品送样验证时,面对客户“公司怎么落在日照”的疑问,公司董事长隋鑫自信地回答:“来日照,来对了。”
奥莱电子项目是一家集柔性OLED显示、半导体晶圆、红外传感用高精密金属掩膜板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隋鑫是青岛人,纵然青岛与日照紧邻,在2019年项目选址时,隋鑫与创业伙伴还是一起跑去了相隔1900余公里的四川成都。
众所周知,成都,一线城市,经济发达、交通枢纽、实力雄厚,有成规模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可以说,日照完全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诚意打开“机遇”
作为一个地方项目招引主力军的招商人,锲而不舍地邀约考察,持续地登门拜访,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成为常态,而日照高新区招商人,就是这样带着实诚日照人的厚道形象进入了奥莱电子项目的视野。
“正好有个山东项目。”2019年,成都。全国各地到处跑的日照高新区招商人与各地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亲商、安商、重商的品质更为外界熟知。当高新招商人再次来到成都,与同样来自山东,正进行选址的奥莱电子项目不期而遇。彼时,奥莱电子项目开始着手办理相关手续,正等待手续审批通过。
机会在于挖掘,更在于把握。对于日照高新招商人来说,这是一场不占优势的博弈,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会战。如何改变项目负责人想法,怎样吸引项目落户?
“我们推介了日照及高新区,最终靠什么?靠行动力和服务力。”日照高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局局长郭勇说。
“自我们建立了联系,他们每周一个电话,询问项目落地难点和顾虑,帮我们分析在日照发展的前景,沟通合作意向。”隋鑫说。第一次见面时的亲切和每周电话中的问候,让隋鑫感到诚意满满的热情。
实力赢得主动
营商环境是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扎根落地的重要考量指标。经过持续的线上沟通,日照高新区诚邀对方考察。
“一下高速,就看到日照市区招商相关负责人在高速路口等待,让我感到宾至如归。”至今,隋鑫仍为当时这种温暖的情感所触动。
如果说热情是事情成功的开始,而双方接下来的洽谈,则让隋鑫感到意外。
“我们帮助代建厂房。”洽谈中,日照高新区主动提出代建厂房,着实让隋鑫感到吃惊,因为半导体用厂房建设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在显示领域刚起步的日照,全市高精密设备生产厂房目前还没有经验可循。
有诚意,更有实力。日照高新区代建厂房已是对落地项目的标配,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再到生命大健康等各产业项目建设,该区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交付,更有高端人才加持,这为隋鑫吃下“定心丸”。
尤其近年来,日照高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进行招引发展培育,园区搭建起从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生产、芯片前道工艺、后道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的全产业矩阵,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争打造成为20亿级产业,强磁场效应不断释放。
诚意打开机遇,实力赢得主动。政策、人员招聘、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项目落地所涉及的十几个方面,日照高新区帮企业一一分析论证,双方合作方案快速推动,不到两个月,项目从第一次见面到实现签约。
“反应速度快,有实力有魄力。”隋鑫这样总结。他坦言,在与日照高新区洽谈中,同时也推动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无疑,“高新速度”跑赢了这场会战。
将项目揽回的日照高新区,为奥莱电子量身打造多位一体服务方式。
日照高新区克服当时疫情影响,在加快施工进度同时,根据项目方提出的厂房防微震和抗震等技术、机构各方面要求,逐一落实;针对项目关心的融资难题,日照高新区探索实施投贷联动模式,为其融资1500万元,同时以设备出租的融资租赁模式,融资2500万元;招引部门、建设部门、审批部门同步靠上,开通绿色通道。从厂房到资金到审批,紧锣密鼓地筹备使项目拔节生长。
投产运营1年来,公司已与国内维信诺、和辉光电等国内大客户建立稳定关系,产值3000万—4000万元。
“我们的产品可节省成本4 0 %—50%。”隋鑫介绍,公司生产的金属掩膜板——— 半导体晶圆Mask,相当于在只有头发丝三分之一的薄料上进行上万个芝麻大小的开孔,每个孔的精度、维度、准确度一丝不差。
“今年我们还将上一个2000多万元的项目作为配套,吸引更多企业来日照。”隋鑫说。
企业是营商环境的“感应器”。奥莱电子只是日照高新区项目招引中的其中一个,而“高新速度”和“高新温度”却每天上演。今年以来,日照高新区拟签约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16.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