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化“堵”为疏,为流动摊贩“安家落户”,东港区——
“烟火气”飘出文明风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小区聚集、人流密集,周边还有3所中小学校和7所幼儿园……文登路商业街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历来是流动商贩喜爱“光顾”的地方,然而摊点的集聚经常造成学校、周边道路和小区门口交通堵塞,扰乱市民正常出行秩序。
  如何治理?这一直是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探索的“老大难”问题。
  今年,该局坚持“问需于民”工作导向,借助社区支持,在文登路商业街内科学布局便民摊点疏导点,为摊贩“安家落户”,让城市“烟火气”浸润文明风,“老大难”问题迎来破局。
  鲜红娇嫩的草莓、码放整齐的蔬菜、香气四溢的现磨芝麻糊……3月21日,在文登路商业街早市上,前来采买的居民熙来攘往,一派热闹的生活景象。
  “这西红柿是昨天刚摘的,一共是3斤2两,算3斤就行。”摊贩老张正在为顾客购买的蔬菜称重,自从在商业街安了“家”,老张摊位上的蔬菜品类不断增多。“菜都很新鲜,摊子固定位置后,不少老客户都会来买,生意不错。”
  为兼顾城市“文明”与小商小贩“生计”,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着力解决商贩“无处卖”“怎么卖”“往哪卖”的问题。
  “在文登路商业街内设置便民摊点,实行统一划行规市,经营摊位统一编号管理、统一摆放。”该局秦楼中队副中队长孙先锋告诉记者,根据经营者规模和需求分为全天、早市、夜市摊位以及临时灵活摊位,满足了不同商贩的经营需求。
  值得点赞的是,对于不便入市、不易入市,而居民有需求的摊点,将被安置到小区内临时疏导点经营。
  “退路入市、还路于民,聚摊成市”,这一举措的实施,实现的是多赢。
  “以往上午9点多才开门,现在有了早市,人流量大,也跟着早营业。”不少在商业街经营服装、鞋帽的店铺商户都有这样的感慨。
  “小区居民得到了生活便利,摊贩得到长期发展,商业街迎来更多人气,周边交通不堵了,真是一举多得。”文登路商业街负责人石俊海说。
  为实现商业街摊贩规范管理的常态化,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秦楼街道文登路社区,制定出台《文登路商业街流动摊点疏导区设置方案》,明确部门责任、疏导区域、摊位划分、经营时间、卫生责任等要求。
  作为主管部门,辖区执法分队加大对周边流动摊点引导入市宣传,引导商贩到便民疏导点内经营,并通过“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创新靠前执法举措,在文登路市场设置疏导点便民服务岗,将执法力量下沉到工作最前线。
  配钥匙、修拉链、改衣服……曾经和人间烟火气紧密联系的“小修小补”摊点,如今在小区和街头巷尾日益稀少。为此,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社区完善疏导区功能,引导“小修小补”入市经营,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目前,疏导点已引入固定摊位45个,流动摊位40余个,自产自销农副产品旺季时多达80余个摊位,覆盖居民社区30个,服务附近居民近10万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烟火气”飘出文明风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