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帮传统畜牧型企业过渡到创新引领型畜牧企业,利润翻了至少一倍;他搭建种羊繁殖科研平台、创建“借羊还羔”模式——
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全身乌黑,耳朵上戴着亮黄色的耳标,在五莲县山东朝阳畜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乌骨羊羊舍里,这几只羊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耳标就是它们的‘身份证’。”3月21日,董焕声一边仔细检查着他的这群“小宝贝”,一边轻声解释。
43岁的董焕声,是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也是由市科技局选派到山东朝阳畜牧业有限公司的科技专员,“更好地服务企业,得在项目研发、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有了科技专员这个身份,董焕声担子更重了。
董焕声与朝阳牧业缘分很深。“早在2015年的日照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上与他相识后,他便经常给我们指导帮扶,成了我们的科技专员,每周都来不说,啥事都为企业想!”山东朝阳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魏立杰很是感激。
以前,朝阳牧业就是一家传统型畜牧养殖企业,单纯养羊卖羊。“那时,养羊都是粗放式管理。”魏立杰回忆,一个圈里养着100多只羊,配种5个月后,一些母羊陆陆续续产羔了,但有些母羊看着像怀孕了,就是不产羔。“一只羊怀孕期间一个月要多花100多块钱,饲养5个多月也不产羔,光浪费饲料钱。”魏立杰是真着急。
在董焕声的指导下,通过羊B超早期妊娠诊断技术解决了企业难题,同时利用现代繁育技术解决了羊的繁殖效率及羔羊的哺育等问题,企业的生产效益显著提高了。
“你是白羊,人家也是白羊,没有特色。咱得做自己的特色产品!”董焕声跟魏立杰说了一个新想法。“羊的生长周期长,不仅得花大钱,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魏立杰不想干。
禁不住董焕声一点点渗透、一遍遍“洗脑”,“不多久,我们从云南引进乌骨羊,共同建设种羊繁殖科研平台,随后由企业投入资金,开始了乌骨羊高效繁育与种质创新项目。”董焕声介绍,将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选育技术相结合,与本地湖羊进行杂交选育工作。根据需要在企业建设了胚胎工程实验室、精液冷冻及人工授精实验室等。
“目前,乌湖‘混血羊’每天比湖羊多增重3两左右,被评为日照市优秀农业科技产品,每只羊大概多卖350元。”魏立杰笑开了花,如今企业找到新的创新增长点,利润比两年前翻了至少一倍,朝阳牧业已发展壮大成一家集育种、生态养殖、有机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于一体的山东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成为行业科技创新的佼佼者。
董焕声博士团队的红利远不止这些。除了围绕“羊”下功夫外,还在朝阳牧业搭建“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每年都有本科生、研究生到此实践实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目前,种羊繁殖科研平台已培育核心种群300余只,良种繁育群800余只,直接增加企业效益200余万元。
除企业外,困难群体也尝到了这波红利的甜头。董焕声通过朝阳牧业提供种羊、培训养殖技术、以“借羊还羔”模式帮扶残疾人等,带动周边50余个养殖户、8个小养殖场共同“发羊财”。“都说我们现在是‘2525’模式,两口人、50只羊、200平方米圈舍、每年能增收5万元。”五莲县中至镇陡娥村养殖户陈修芳说。
朝阳牧业有个“董博士”,周边养殖户也跟着“沾光”。
“董博士,我家的猪最近不大欢实,咋回事儿?”今年2月8日,一次生猪养殖培训会后,一个养殖户找到了董焕声。会后,董焕声跟着养殖户去了他家实地查看,找问题、解决问题,养殖户很感激。
被称为“山东省地方良种猪”的“五莲黑猪”的保种工作,董焕声也是操碎了心。
在洪凝街道光明村,看见猪舍的第一眼,董焕声有点着急:“保种猪舍哪能这么凑合!”跟企业多次协商后,猪舍建设、防疫、周边的环境一条条改进,保种工作稳步推进。
“除了本职工作外,今年我还想做两件事,延长屠宰加工产业链规避养殖市场风险,羊粪、猪粪废物处理回田。”董焕声笑笑继续说,这两件事都与畜牧产业息息相关,都是为了完善产业链,助力产业升级,实现五莲畜牧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董焕声只是科技专员队伍中的一员。近年来,市科技局持续开展科技专员“一对一”服务,共选派54名科技专员下沉一线服务49个科技型企业,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成功合作申报省、市级科技(人才)项目8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11个,招引落地生物医药新项目1项,申报发明专利25个。今年,市科技局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派约30名科技专员,通过驻企服务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