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业凯撰文指出,产业化是专利的生命力所在,专利只有投入市场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然而,相当一部分专利成果还停留在“纸面”上,实际转化率不高。
实施专利产业化不仅是专利权人的当务之急,也是全社会的迫切需求,更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让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需要让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形成合力,加快出台细则或配套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专利产业化机制,特别是搭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让专门人才成为促进专利产业化的“加速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当前,全国各地正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难点进行制度创新。比如,针对交易定价等难点,提出“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等。随着更多硬招实招的落地见效,让专利供给和市场需求顺利牵手、紧紧握手,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率必能稳步提升,为我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人民日报》4.11